它本身就是一場無頭無尾的夢。戲裡的人在做夢,戲外的人在做夢,就連觀眾也在做夢。
它又是一幕刺痛的現實,人物是現實、故事是現實、就連背景的醫學研究也是現實。
紀錄片放出之前,據說這部戲有三個結局,病愈病逝,或開放式結局。
觀眾捧著一個開放式結局欣喜不已,自以為得到了圓滿,可誰知,這個結局才是最令人痛心的。
如果阿京真的死在了病床上,至少他的一生為學術努力付出過,一切都沒白費,他死得其所。
可事實是,想做的事還沒來得及去做,他就死在了人類的惡毒中。
電影上映的日期很有意思,是6月9號。
也許林景的意思是,不管正放倒放,都不能改變什麼。因為這部電影的第三個故事,是現實。
第三個結局沒有辦法在電影裡上演,它發生在電影之外。
……
大川最終給出的打分是9.6。他認為不論從質量還是寓意上,這個分數再合適不過。
江十完全不同意他的評價。
他給出的打分是10分。
《誰說不能圓滿?》
哄堂大笑告訴我們:喜劇的內核是悲劇。
倒計時說:悲劇的內核是現實。
於是觀眾們全都哭了,二刷泣不成聲,三刷嚎啕大哭,四刷眼淚乾涸,再刷一遍紀錄片,直接目光呆滯。我還見識過同一場電影裡,有人哈哈大笑有人哇哇大哭。
離開電影院之後,一邊臭罵林景一邊想方設法給他花錢,一邊在自己微博說哭到脫粉恨死魔鬼大豬蹄子,一邊到彩虹屁中心投稿跪舔。
人啊,就是這麼情緒化這麼矛盾的生物,正因這種矛盾所在,生活才有樂趣。
比金句誰不會?你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他說悲劇的內核是現實,我能不能說現實的內核是喜劇?
聽起來不也挺有道理的?
為什麼一定是be?為什麼就不能圓滿?林景直說了他的第三個結局在電影之外嗎?就算他直說了,為什麼我們不能有自己的理解呢?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以前個哈姆雷特,倒計時是一部太豐富的電影,不論從哪個角度理解,都是對的。
逝者含冤一年,終於討回公道,殺人犯的惡行得到懲治,難道不是好事嗎?
已逝的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紀念,所以林景拍攝了這部電影;命運充滿無奈,同樣飽含希望,所以醫療研究得到了大筆捐款。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美好的推動擠壓中一步步走向美好,這才是我們努力奮鬥的意義。
聽說林景要為他的弟弟舉辦追悼會,不如把眼淚收一收,一起來為逝者送行,說不定老天爺果真如我們所願,讓他在下一世生活得幸福安康。
人類內心的力量是無窮無儘的。我一直這麼堅信著。
正如一個演技那麼爛的林景,卻能在演出這部電影時瞬間入戲;正如一群經驗為零的新人,卻能完成如此驚豔的電影表達;這都是內心帶來的奇跡。
張三一向擅長用浪漫手法拍攝現實題材,然而這次,有了林景的加入,《倒計時》絕不僅僅是一部揭露現實的作品。
它是現實主義者的禮讚,更是浪漫主義者的歡歌。
抱歉了,我是個徹頭徹尾的浪漫主義者。
所以,任性,10分圓滿。
……
《倒計時》票房爆了,口碑更是爆了。
這部電影的口碑,呈現一種史無前例的兩極分化。
不是好評和差評的兩極,而是9.6分和10分的兩級。
相關話題下聚集了大量影迷,他們一邊討論電影裡的細節,一邊接頭對暗號。
——口黨天下第一!
——啪黨永不為奴!
emmmmm因為69隻能口,10可以啪,所以叫口黨和啪黨……天知道這是哪門子沙雕起的外號。
戰火四起,口啪恩怨逐漸擴大,由於電影國民度的升高,最後竟然成了和甜鹹豆腐腦粽子並稱的一大互聯網黨爭!
網友拿著這個問題到處去詢問專業影評人,正好這些專業影評人也覺得以前給出的分數不對,趁此機會改了一波分。
他們改得五花八門,並不一定都是9.6和10。巧合的是,華語電影周刊最終計算的時候,發現如果剔除所有10分,剩餘的平均分正好是9.6。
當周華語電影周刊發行電子刊物時,比以往晚了整整三小時,三小時後,主編終於下定決心。
《倒計時》的最終評分是“9.6和10”,它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部獲得兩個評分的電影。
公布分數的那一頁,刊載了大川和江十的兩篇影評,下麵有句主編寄語。
“生活在不圓滿的現實裡,也為圓滿提供沃土。”
願意給出這個答案的周刊編輯部,本身也是一群任性的家夥呀。
*
電影上映一個月後,院線找到發行方續簽合同,延長《倒計時》的放映期。
因為這部電影上映十多天才突然爆發,很有後續的賺錢餘地,各大院線都打算延遲下線,順便把放映方式也改成三大院線那樣的一票兩看。
這種策略證明了它的價值,隻有走進電影院看了第二遍的觀眾,才會想要看第三遍甚至更多,在官方“倒計時三個故事看三遍”的宣傳策略下,越來越多人再次走進電影院花錢買票。
也是在這個月的末尾,原主的追悼會如期舉行。
上萬人聚集到了公墓前的廣場上,佩戴白花,一身肅穆。
臨時布置的靈堂裡,一家三口對前來悼念的人鞠躬,羅敏站在前麵,神情最是認真。
林景已經很久沒和他講話了。
那天,父母看完電影首映之後,沉默地回了家。他們什麼都沒問,不知道怎麼問,也問不出口。
林景也沒有主動解釋,至少現在不是時候。
父親林建真還能和他說幾句話,羅敏就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一樣,工作也請了長假,每天在家裡讀原主的日記。
悼詞是林建真念的,本來由林景來比較合適,但他們拒絕了。
悼念進行了很久,終於鐘聲響起,該送行了。
靈堂內的人先到外麵等候,羅敏安靜地托起遺像,走向門口。
她正要推門,突然停住了。
林景聽到她問:“我隻想知道一件事,你是我的兒子嗎?”
他看著她的背影說:“我當然是。”
羅敏歎了一口氣,無奈地搖搖頭,說:“太不公平了。”
林景心裡一慌,他以為她是說死的是原主太不公平了,這時林建真卻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對他道:“謝謝你,小景。”
林景一怔。
“我和你媽很感激你為弟弟做的一切,但是想了想,這樣對你太不公平了。”他鄭重地說,“而且,突然麵對這樣的事實,對我們的精神負擔也很沉重……”
“如果能做到,就讓我們成為真正的一家人吧。這樣對你好,對我們也好。”
林景幾乎沒聽懂他是什麼意思。
林爸隻好說:“我在想,你是不是有一些特異功能?不然是怎麼做到這一切的……能修改彆人的記憶吧,是嗎?”
前麵,媽媽已經推開門走了出去。
爸爸抬起頭來說:“這是我們深思熟慮後做出來的決定,如果他在天有靈,一定也會同意的。”
他說完抬腿走了,林景跟在他身後,邁出靈堂大門。天光大好,夏日溫暖的風撲麵而來,韓鐸站在送行隊伍首列,溫柔地注視著他。
遺像走在最前,群眾跟隨在後,為原主默默祈禱。
網絡上,一場遠程的送行同步進行著。
“身為一名絕症患者,感謝兄弟兩人為相關研究付出的一切,弟弟一路走好。”
“願你在塵世的另一端獲得幸福。”
“如果有來生,一定能夠平安健康,實現夢想。”
……
林景行在人群中,突然心中大動,震驚地抬頭看著天空。
一股股細小的願力,從所有的方向彙聚了過來。
從塞北江南、從山河湖海……它們活躍地升騰著,彙入高空,擰成一團震顫山河的凜然之氣。
那龐大的願力氣團澎湃而滂沱,鋪天蓋地般凝聚著,久久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