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太子妃已經同李蘭蘭交惡,幾次爭鋒相對,更惹了王怡真的惡感。王怡真若嫁李奕城,長房的財務她插不上手,王怡真若嫁彆人,她拿出來供選的人員又比不上其它人家的條件。這樣王怡真無論嫁給了誰,都會使得嫁妝旁落。
於是便有了燕王的求親之舉。
沒錯了,問題還是在嫁妝上。
海氏也算是個小富婆,她以前也是侯府的千金,她手邊的東西,格調還算高,可是她能接觸到的人也有限,品級都不高,也就是說,無論海氏給女兒挑中了誰,她都有足夠的能力為王元娘置辦出合適的嫁妝來。其實相似的情況已經出現過了,王怡真都察覺的到,當初夏家想用夏良英來娶王元娘,旁敲側擊的說夏家娶妻都賠嫁的孤本善本,裡外的打聽肖婉兒的書,王怡真咬定了手上沒有書,而海氏就算不拿書,也能準備出豐厚的嫁妝,於是夏家就再不提兩家的婚事了。
但隻有一種情況,海氏有心無力,就是王元娘的夫婿品級遠高於她能準備的嫁妝,即是說,以海氏當初侯府千金的嫁妝都不夠檔次嫁的那種人,也就隻有公爵家娶宗婦、以及親王娶正妃。
這兩類人,海氏就是傾儘所有,再將濟寧伯府整個賣掉,也不過是多得些銀錢,想讓嫁妝夠規格,除非她能再添上些絕世的寶物,否則王元娘嫁進燕王府就算是正妻,那嫁妝錢再多,也就值個側室。
到時候,海氏想讓女兒能抬頭見人,便隻有一個辦法。
“從我這裡,或勸或騙或偷或搶,無論是用什麼手段,都將肖婉兒的書,拿到手啊。”王怡真說道。
之前海氏對王怡真,那真可以算是絕世好繼母了。不過卻是因為兩者並沒有利益衝突,因為王仁連這男主人常年不在家,濟寧伯府妻妾之間,子女之間,就沒有過爭寵這個問題,海氏自己又是個富婆,王怡真來投靠,海氏那態度就跟養了隻新寵物似的,吃喝管夠,特彆是王怡真也算是自帶旺家命了,幾次在外,雖然把自己的名稱搞的挺臭,可是帶著王元娘卻是實實在在打進了上流社會貴女們的社交圈的,海氏和王怡真,彼此看對方都很滿意。
但如果這一次,海氏需要用到了王怡真手上的遺物給女兒或麵子,那兩者之間可就是直接利益相關了。
王怡真給了,那你好我好大家好,王怡真若不給,隻怕就是你死我活了。
太子妃心裡明白,王怡真是啟聖帝的私生女,她若是騰出手對付王怡真,那出點什麼事,她怕公公發怒,她擔不起這個責任來,可是海氏不同,海氏估計並不知道王怡真的親生父親是誰,人為財死。海氏要書、王怡真給書,自然皆大歡喜;海氏要書,王怡真不給,海氏自然要想辦法來搶,搶不到,那對不起,嫁妝不上檔次的妻子,彆怪我不給麵子。而海氏搶到了,燕王還願意娶她的女兒,但這得罪了王怡真(啟聖帝)的罪名,海氏背了,若是海氏手段再厲害一點,不小心把王怡真給搶死了,那麼到時候啟聖帝降罪王家,不隻燕王又可以重議婚事了,李奕城這獻國公也打了水漂。
讓燕王求親王元娘,再拿海氏對付王怡真,簡直就是百分百空手套白狼,一勞永逸啊。
王怡真就是佩服太子妃這一點。
每次你好像看到了她的能力上限、人品下限的時候,她都能再頑強的自我突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