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強北的名稱源起1980年代初。原電子工業部、兵器部、廣東省電子局等單位,在上步工業區成立了一批電子工業企業。
當時,華強路隻是工業區的一條道路,得名於遷入深圳的兵工廠——華強公司。城市規劃的時候,把華強公司附近一條路命名為華強路。
華強北這條中軸主乾道南北長900多米的街區,曾經占據了深圳九成以上的電子數碼產品交易份額,是亞洲規模最大的電子產品集散地。據悉,最早的時候,華強路隻是上步工業區內的一條道路,附近還有諸如華發路、華富路等。誰也沒想到,當時這條普通廠區道路的一小段,許多年後會因為電子街鋪林立,被稱為“中國電子第一街”。
華強北電子市場的由來,與改革開放後中國國門初開時的全球產業發展趨勢有關。
早在深圳經濟特區籌備時期,電子業就被作為來料加工的主導產業。
在深圳第一座高層建築——電子大廈動工前的1979-1980年間,來自內地和香港的電子產業資源已經在不斷地向深南大道和華強北交彙處聚集。
電子大廈於1981年1月動工,1982年8月建成,電子大廈是深圳的第一個地標,它的建成也使電子製造業隨後成為當時深圳最大的產業。
在1987年的上步工業區,總共有4座5層樓的商廈,這5棟商廈分彆賣電子元器件,通訊器材,設備和電腦。
而就在這一年,馬福元創辦的深圳電子集團公司更名為賽格電子集團,並設立了中國首家銷售國內外電子元器件的電子產品交易市場——賽格電子配套市場,由來自深圳和內地的160多家廠商以及10家港商,以自營自銷、聯營代銷的方式經營,就這樣形成了華強北的雛形。
一直以來,馬福元的深圳電子集團無論是在企業發展策略,產品技術研發,還是在營銷能力上,其實都要比段雲的天音電子廠稍遜一籌的,但畢竟深圳電子集團的體量非常的大,下屬企業的規模以及工人數量是段雲的10倍還多,而且馬福元也不是一般人,雖然比不上段雲,但他確實也是一個很有眼光和能力的人。
就比如他這次在華強北蓋起來的賽格電子配套市場,就是非常高明的一步棋,為日後華強北成為“中國電子第一街”埋下根基。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眾【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繁盛時,”華強北走出50多位億萬富翁”“一米櫃台月租幾十萬”的報道並不鮮見。走在不足一公裡的長街上,華強北裡的生意人走出了在全球電子產品製造中心漫步的氣勢。
此時的賽格電子配套市場還在建設之中,而段雲也想趁著華強北剛剛崛起的階段,進行自己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