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國內的企業家普遍不願意公開財產,害怕樹大招風,更有一些民營企業,為了從國有企業“同工同酬”,爭先恐後帶上了“紅帽子”,掛靠國有企業或集體企業,出現了大量的“假國營”“假集體”。
另外一些企業,為了追求政治進步,主動向組織靠攏,很典型的例子就是1989年,當時有文件規定,民營企業主不能加入中國共產黨,而山東一家民營企業主聞訊,將自己的600萬元資產陶瓷廠捐獻給集體,從而被批準入黨。
在1991年的時候,劉永好兄弟組建希望集團,當時社會上對民營企業議論很多,劉永好兄弟感覺思想壓力巨大,於是向縣委領導提出,想把自己的企業“送給國家”,幸好當時的縣領導沒有同意,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當時民營企業家麵臨的壓力有多大。
其實就段雲本人來說,如果沒有前世的先知先覺,他恐怕也不可能高調這麼多年,早年的時候,他也帶過“紅帽子”,而且本著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道理,他在海外設立了分公司,並把集團公司大部分的外彙放在了香港的銀行,其實這本身也屬於當時政策的一種“防備”。
而隨著越來越多新富階層加入到全國工商聯,對於民營企業家財產的保護,也就成為了他們最為感興趣的一件事情。
早在多年前的時候,隨著國家對民營企業政策的放開,有些工商聯的成員就已經向上級聯手提出了預案,當時全國工商聯的兩位主要領導,主席經書平和黨組書記鄭萬通對這件事也是高度重視,因為他們本身也是世代經商,也經曆過特殊年代,所以完全能夠理解當前民營企業家對這件事的重視,所以決定在今年全國政協會議以上團體提案的形式,提出修改憲法保護私有財產的建議。
而這個提案剛一提出,全國工商聯就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國內各大媒體都對這個提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一方麵,民營企業家們表示擁護,經濟界法律界,甚至政界的一些知名人士也對此表示讚同,認為要搞市場經濟就不能不發展民營經濟,要充分發展民營經濟,就必須要保護私有財產,所以保護私有財產不僅僅是保護富人財產,更是保護老百姓的財產。
而另外一方麵,一些學者卻極力反對,認為“保護私有財產就是保護婦人的財產”,對公有製和非公有製,經濟平等保護不符合社會主義,一些學者在文章當中指責工商聯是“各種報複群體的的經濟,政治利益和意識形態的代表者”,個彆人甚至給全國工商聯帶上了“資產階級總代表”的帽子。
當時全國工商聯的主要領導對這個提案所引發的爭論是有思想準備的,因為從消滅私有製到保護私有財產,國家發生這麼深刻的變化,必然會引起思想理論上的作風。
而這件事關鍵是要看國家高層怎麼表態。
但是段雲作為即將加入全國工商聯的一個重要成員,他必須也要幫助工商聯順利地推進這個提案,而且這個題對他來說,也是很有重要意義的。
考慮到段雲和天音集團在國內很多輿論平台擁有非常強的話語權,所以在這次工商聯會議之前,經書平就再次找到了段雲,共同商議對策。,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