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聽到段雲這麼說,包括吳樹清在內,幾個同桌的北大校領導都紛紛皺起了眉頭。
“各位有什麼意見嗎?”段雲現狀,有些不解的問道。
“段經理,你願意慷慨解囊,為我們北大捐助兩千萬元,我們還是非常感謝的,但問題是……”吳樹清沉吟了一下,接著說道:“情況是這樣的,我們學校的畢業生都是由國家進行對口分配的,他們不會為工作發愁,而且選擇的餘地很大,包括BJ這邊的很多國家重要部門和單位,都搶著要我們的畢業生,所以如果你是想來我們學校進行招聘,那恕我無能為力……”
很明顯,對於段雲的捐款,吳樹清是歡迎的,他是個務實主義者,也不會擺出多清高的架子,但是對於段雲的要求,他確實沒法滿足。
因為當前國內的政策允許高校畢業生進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擇業,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確實進入了民營企業,但清華和北大這樣的大學其實一直沿用的都是計劃體質內高校學生分配的那一套,隻不過過去就定點分配,就是由學校和教育部來分配學生的工作單位,現如今清華北大的學生有了自主選擇的機會,但也隻能在國家提供了一些工作單位中進行自主選擇,總而言之,對於清華北大這樣的頂尖學子,國家也是非常需要這種人才的。
除此之外,一些專業的學生也可以選擇公派出國,這也成為了很多學生的選擇,尤其是最近幾年,選擇公派出國留學的學生已經占到了清華北大兩所高校應屆生的1/5,而且這個比例還在不斷擴大,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和國家實行越來越開放的國策有關,高層領導希望這些留學生能夠學到國外的先進技術,從而回到國內幫助國家建設。
1993年11月14日,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提出“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出國留學工作方針,而這個工作方針,更是為公派留學徹底打開了通路,所以從今年開始,包括清華北大在內的很多高校都大幅度提高了公派留學生的名額數量,這也是中國教育界的一個重大轉變。
但實際上真正回國的留學生比例還是非常小的,甚至一些海外的留學生還以能留在美國工作和定居為榮,除了良好的工作環境和遠高於國內的薪資收入,那些取得綠卡的留學生還有一種非常優越的心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我們這麼做,並非是想和國家爭搶人才,而是想儘可能的把這些精英人才留在國內。”段雲看了吳樹清一眼,接著說道:“我想問一下吳校長,咱們每年大概有多少北大的學生會到國外公派留學。”
“這個……”吳樹清思索了一下,接著說道:“今年我校提出派留學申請的學生有2100名,不過名額隻有320人,還有一些學生選擇自費留學,這個數量也不少……”
“那我還想問一下,這些年咱們北大公派留學出去的學生,選擇回到國內發展的有1/3嗎?”,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