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怎麼辦?!(1 / 2)

“任何航空航天項目發射的火箭殘骸,在掉落時,不論是不是可回收模式,都擁有極大的落地不確定性,因為這些殘骸會遭受的撞擊是不可能確定的,甚至在空中,這些火箭零部件容易相互碰撞,造成更多的災難。

九州科技鈦坦星部門與他們的大男孩玩具機甲部門配合航空航天項目部開發出了‘無限列陣推動引擎’以及‘列陣係統’。

這兩個聽起來好像有些中二的詞彙,代表的卻是一種我們現在商業科技公司最強的動力設備與處理方案技術。

眾所周知,航天器脫落時候的設備在大氣層中會因為極快的下落速度而產生強大的摩擦力,這些摩擦力會燒毀設備,所以有許多航空航天項目會給設備戴上降落傘,以此來降低下墜速度,減少摩擦力。

隻不過這樣做的弊端就是降落傘不能在最高處打開,同時還要研發出堅韌度極高的麵料,才能讓航天器設備緩緩降落。

也有的項目部門使用的是像飛機滑翔翼一般的技術和反方向推進裝置,這兩樣技術都是可行的,隻不過前者需要極強的運算能力,保證每一個設備都擁有可以控製和可預見的滑翔線路,後者則需要給火箭增添更多的火藥,來完成反推進的動力輸出,極大浪費航天火箭運載重量。

而九州科技的‘列陣係統’就能給每一個脫落設備算出它們的滑翔線路,‘無限列陣推動引擎’作為機甲部門的頂級動力引擎,可以讓機甲跳躍到空中甚至是浮空簡短飛行,自然也能夠給每一個脫落設備提供極為重要的推動力,保證每一個設備都按照計劃好的軌道進行下降。

同時,九州科技還開發出了特殊隔熱材料,它可以在輕量化又保證強度的同時,隔絕熱量的傳導,除了這種基本的隔熱能力之外,一旦熱量超過該材料的承受上限,該材料就會開始溶解,並且迅速脫離機體,同時帶走龐大的熱量,讓機體可以清涼下去。

據說該材料是九州科技生物工程部門、化學工程技術部門、材料科學與工程部門聯合開發出的特殊材料,藍星隻有九州科技以及大夏航天集團可以應用。

目前九州科技的工作人員已經開始在收集第一階段掉落的火箭和其他設備,我們夏華社的工作人員剛剛與九州科技西南發射基地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了交流,現場設備的初步檢測結果非常優異,這種隔熱材料在脫離之後,會在大氣層的摩擦中逐漸分離成為極小的顆粒,最後進入自然生態的降解循環中。

在實驗室的檢測中,該材料分離的顆粒具有可降解性,並不會對環境造成不可降解的汙染,哪怕是普通的鳥類、魚類吸食了該顆粒,也不會有任何影響。”

曾經的四大天坑專業生化環材,即生物工程、化學工程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四個領域,那是把各大高校的學子給坑得叫苦連天。

而現在,不用記者描述該材料在其他領域的應用,隻要有腦子的人,都清楚,研發出這種材料的團隊,肯定在九州科技內部擁有極高的項目分紅和資源分配權利。

顧青自九州科技的第一個製造業實體產品銷售之始,就定下了將產品收益按照百分比獎勵給項目參與人員的方式,這就造成了九州科技內部創新、科研的氣氛非常濃鬱的情況。

誰都不知道,自己手上的技術加持在自家公司產品上麵會產生多麼恐怖的銷量和利潤,但都知道,隻要認真切實的搞研發,就絕對錢途光明。

不過此時此刻,網友們的注意力卻根本不在記者講述的那些科技知識上麵。

大家的彈幕都集中在了空中安全這個領域的討論。

“什麼叫做無法讓九州科技無法拒絕的方案啊?叉腰·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