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秦始皇陵(2 / 2)

風武秦殤 南山老腰 2947 字 3個月前

在濕度和溫度條件恒定的特殊環境下,所有的考古人員都穿著統一的高科技生物防護服。

秦始皇陵半坡處,一座搭起的巨大帳篷下,幾個人圍坐在一起帶著專用耳機,看著眼前顯示模糊的巨大屏幕,旁邊則是一片全息投影投射出來的已經看似實質的秦始皇陵3d仿真立體結構圖,從圖中可以清晰的看出陵墓全貌及其內外細節:

陵墓近似方形,頂部平坦,腰略呈階梯形,高76米,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占地平方米。陵園以封土堆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眾多。

內外兩重城垣,城垣四麵設置高大的門闕,形製為三出闕的屬天子之禮,是帝國頒布政教法令的地方。宏偉壯觀的門闕和寢殿建築群,以及六百多座陪葬墓、陪葬坑,一起構成地麵上秦始皇陵的完整形態,而這種形態,顯然模仿的是秦都鹹陽的宮殿和都城格局。

整個陵園可分為四個層次,即地下宮城即地宮為核心部位,其它依次為內城、外城和外城以外,主次分明。

陵園的核心是地宮。秦陵地宮位於內城南半部的封土之下,相當於秦始皇生前的宮城。

其次是內城。內城是秦陵園的重點建設區,內城垣內的地麵地下設施最多,尤其是內城的南半部較為密集。內城北半部的西區是便殿附屬建築區,東區是後宮人員的陪葬墓區。這種布局清晰地說明內城南部為重點區,北部為附屬區。而南北兩部設施的內涵,均屬於宮廷的範圍。

再次是外城,即內外城垣之間的外廓城部分,其西區的地麵和地下設施最為密集,南、北兩區目前尚未發現遺跡、遺物。這種布局說明外廓城的西區是重點區,其內涵為象征京城內的廄苑、囿苑及園寺吏舍。與內城相比,顯然居於附屬地位。

最後是外城垣之外的地區。有三處修陵人員的墓地、磚瓦窯址和打石場等,北邊發現有陵園督造人員的官署及酈邑建築遺址,屬於最次級邊緣的地位。

整個陵園由南北兩個狹長的長方形城垣構成。內城中部發現一道東西向夾牆,正好將內城分為南北兩部分。高大的封塚坐落在內城的南半部,是整個陵園的核心。陵園的地麵建築集中在封土北側,陵園的陪葬坑都分布在封塚的東西兩側。形成了以地宮和封塚為中心,布局合理,形製規範的帝王陵園。

再看:水銀形成的八條長河分三層將陵墓緊緊包圍,連珠強弩以及臟坑陷阱星羅棋布,密密麻麻。

最為奇特的就是在這全息模型中,數十個重要部位以及樞紐處都被一片朦朧占據,居然連當下最為先進的超大型激光核磁共振逐層掃描都無法探明,這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更令人遐想連篇的就是深入地下數百米的地宮。整個地宮的全息影像,就是一個有著六千多立方米的朦朧體。如此大規模的地宮,的確超出之前所有的想象!

此時,這一行人全都集中精力的看向一個點,一個位於第一層水銀長河下方一條三岔通道的交界處,這裡,就是一片的朦朧。

一人開口問道:

“趙剛,現在進度最快的三組已經通過了第一道水銀防護和六號甬道的連弩防護區,接近七號神秘位!不過視頻有些模糊,你看看可以解決嗎?”

旁邊,正是身穿防護服的趙剛:

“好,我試試!”

趙剛開始對著電腦一陣操作。

“三組三組,視頻有些模糊,

“茲茲!滋滋滋!!!”

幾人耳朵裡同時傳來一陣噪音,現場頓時緊張起來!

“三組三組?三組三組?秦風!聽到請回話!”

耳機裡依舊是茲茲的雜音。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