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府試結束(2 / 2)

秦扶清自然應允,又給秦行介紹幾位好友。

“個頭最高的是周霆,吃的最圓潤的是王寶達,最後這個是蘇木。”

三人氣質不同,還挺好辨認,秦行一一叫過人,便驅趕馬車前往訂好的酒樓。

在酒樓用過簡單一餐,幾人又同去澡堂,把去年王寶達和周霆沒體驗過的事全都做了一遍。

夜裡,周霆和王寶達吃也吃飽了,玩也玩累了,秦扶清才問起他們考試的事情。

幾人的考卷相同,先把試題回憶出來,寫在紙上,然後再寫自己大概的答題思路,交給秦扶清看。

秦扶清把這稱之考後查漏補缺,他在縣學裡每次旬考季考之後,都會把試題帶給蘇木幾人看,讓他們做,做了之後再講解題思路。

考試和讀書一樣,都是有技巧的。就說寫策論,那也有格式的。古時候評價一個讀書人的學問,經常分三部分來看,一是詩詞,二是策論,三是經辯。

詩詞是外顯,雖然在考試中很少有人注重詩詞,但在文人的交際之中,詩詞可以叩開拜謁名人的大門。

比如唐代孟浩然寫的一首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就是一首投贈之作,借詩才表現自己,換來上官的青眼有加。

而經辯,並不是指修道者的經文。而是以四書五經代指儒家經典之辯論,這更是從小三元考到大三元的重中之重,不僅要熟記於心,更要融會貫通。

至於策論,它比詩詞和經辯都要更上一層樓。在科舉中,它能用來考察考生的是否博覽群識文廣記,更加凸現考生才華,以及忠君愛國、治理天下大事的決心和能力。

策論型文章一般以對策為主,兼有論述,對國家事務中的某一實際問題陳述見解,提出謀略和對策性建議。而策論的難度,也在隨著他們考試等級的增加來增加難度。

在府試中,他們考的策論不過是針對先哲某一部著作中的一句話來寫,等考會試殿試等考試時,策論則更多針對時事來寫。

就像前世寫作文,小學三年級學生們就開始接觸寫作文,但小學時的作文和他們高考時考的作文,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了。

但寫作的思路都是一樣。

秦扶清就是從最簡單的考試開始,有意識地鍛煉他們寫文章的思路。

這也是秦扶清想做教輔的一個思路,一旦考試有規則地僵化,考生們就能考慮用某些格式和模板來解題。

這場府試研討會持續到半夜,考試前,秦扶清也有預測,此次考試出題應該有部分題也會迎合學政素之問的考題偏好。

但平陽府的知府出題本領比柳祥貴要高深一些,這類題並沒有太多,而且出的很隱晦。

已經考罷,他們在考場外再怎麼分析,答題已經上交到知府的公案上,幾人隻能靜心等待放榜。

四月二十三日,天氣晴朗,今日放榜。

有那收了錢的小童,早早地守在放榜處,一見到有人貼榜,便飛快地跑起來吆喝道:“放榜了,放榜了!都快去看榜啊!”

隱藏在各處的考生就像是沸騰的開水,用不了多久就走出家門,從四麵八方往放榜處走。

“走,咱們也瞧榜去!”

喜歡女穿男:農家子的科舉青雲路請大家收藏:女穿男:農家子的科舉青雲路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