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互聯網方興未艾,鄭昆積極推進,他知道互聯網未來應該怎麼走,或者說如何提高互聯網的盈利方式。
而北美那邊,互聯網泡沫正在破裂的深淵裡,無法自拔。
鄭昆以前就經常聽人說過一些關於大陸人與歐美人投資對比的故事,比如華人發現某一門生意好賺錢,馬上就一窩蜂的上去,大家一起做同一種生意,然後將這門生意做到微利。
而歐美人則不一樣,比如雜貨店的生意好,其他人就會在旁邊開配套服務,什麼加油站啊,小酒館啊,遊樂室啊這一些,讓我從雜貨店買了東西,可以到酒館去喝一杯,或者去遊樂室裡玩一會,回去的時候,去加油站加油再離開。
這樣看起來好像不錯,但是,有沒有可能,旁邊的配套的生意,全是一個人的?
或者,還有另一種可能,開雜貨店的老板,t就是一瘋子,誰在他附近開雜貨店,他就會弄死誰?
這還是常規的,如果他們直接繞過這些,去找官方的,把人抓起來,送進去,也不是沒有聽說過。
總之,一切皆有可能!
鄭昆可是知道,這樣的事情真的發生過。
而大陸這種你的生意賺錢,彆人一窩蜂的上,是不是因為,我們這裡更加自由,不會說,賺錢了,你不讓彆人開,會掏槍出來,把對方送去西北。
為什麼大家都可以捐?
主要是因為,絕大多數人都不會動家火,這是社會環境與營商環境決定的。
北美互聯網為什麼會出現泡沫?大家的說法就是由於過度投資和盲目擴張,許多互聯網公司的市值虛高,卻缺乏實際的盈利能力。
什麼是過度投資?什麼是盲目擴張?
還不是大家一窩蜂一樣,很多人一起上的結果,和大陸看到賺錢的生意一起上有什麼區彆?
所以說,大家都一樣,沒有什麼區彆。區彆在於,歐美人的手段更……
所以,過度競爭,互相卷不過的時候,其結果就是市場預期無法兌現時,投資者紛紛拋售股票,導致股價暴跌。
一些知名的互聯網企業如亞馬遜、雅虎等也未能幸免,麵臨巨大的困境。這場危機不僅影響了北美地區的經濟,也給全球互聯網行業帶來了沉重打擊。
危機危機,危中有機。
鄭昆在北美的基金,已經完成了套現,套現完成,不代表沒有彆的機會,危機發生之後,當所有人都達到共識,那機會不就來了麼?
在華爾街,鄭昆有兩種基金,一種是私募基金,這種資金來源就是鄭昆自己通過公司或者一些機構投入其中,當然,他們會保護投資人的……可以保護投資人的隱私,當然,佛波樂如果調查的話,還是無所遁形,不過一切合理合法。
另一種就是公募基金,這種基金,可以對外打廣告,可以宣傳自己,比如搞一個明星基金經理,能力不重要,形象一定要好,就像好萊塢的明星一樣,最好是女的,她們可以‘用’,也可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