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4年,擁有近8億港元的現金是什麼樣的體驗?
如果大手大腳的話,是不夠花的。
大發基金是青洲英坭的二股東,和記明麵上的二股東卻是實際的第一大股東,持有35%九龍倉的股份,持有不到30%的置地股份,40%的九龍巴士股份,不到10%的香江電燈股份,然後是組建大發院線,買入大量的電影院,又買入兩幢中環大廈,再加上賽西湖地塊。
花了這麼多錢,收入卻不高,拍電影,兩部電影營業額二千多萬港元,其中一大半是電影院內商店的營業額,兩幛中環大廈兩個月的租金不到150萬港元,與鄭昆投入相比,不夠零頭,何況拍電影還要投入近一百萬。
雖然擁有那麼多股份,絕大部分股份是不能見光的,不然會遭遇到鬼佬的瘋狂打壓,甚至是運用盤外招,也不是沒有可能,一個驅逐出境,就讓你欲仙欲死。
這個可不是說笑的,當年就有六七人,以各種名義,被驅逐出境。
能貸款的資產有青洲英坭的股份、和記的股份、大發院線、兩幢中環大廈、賽西湖地塊、商業報社、靚仔娛樂(可以忽略)。
這些可以貸款不到二億港元,其實也是很多了。
那沒錢了,怎麼辦呢?
盤點了現在持有的資產,鄭昆仰靠在大班椅上,抬頭望著屋頂,想著怎麼搞錢。
現在是1974年,全球陷入石油危機當中,歐美國家現在通脹嚴重,現在進出口貿易還是非常不錯的,雖然石油從兩美元漲到了十三美元,讓物流成本上升很多,但是香江這邊的人工便宜啊。
香江的股市與樓市已經跌到了穀底,恒生指數已經到150點,而樓市則有價無市,在此期間,隻有長實在大規模融資。
既然這樣,那就跟進吧,至少自己手上的企業收入,完全能覆蓋利息;但是在此之前,鄭昆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拉升和記的股價,圈一波錢。
在今年上半年,重組之後的和記,低價處理了一些產業之後,收入近二億港元;重組之後,得益於世界的通脹,外貿大幅增加,僅上半年收入一億二千萬港元,可以說,收入大幅增加。
擁有三億多港元,這一波操作,完全可以搞一下,而且,這三億多港元,可以抄底香江的工業大廈,還可以參與官拍。
和記的股價現在在一港元不到二港元的位置徘徊,現在的和記,已經沒有破產的可能,既然如此,炒一波和記的股份,也是為了不讓其他人覬覦和記。
持有大部分和記股份的鄭昆,做莊,自然是很容易的,他的目的也很簡單,那就是拉升和記的股價,到時高位拋一波,如果有人接盤最好,沒有人接盤,那就讓股價高到沒有人敢買的地步。
在人們還在尋找出路的時候,香江的出口貿易正在慢慢複蘇,香江的產品,以低廉的價格,正在向歐美大量的出口。
這是石油危機下,歐美大通脹帶來的好處。
現在很少有人關注股市,不過不是沒有,他們發現一個事情,那就是和記的股價,每天都在漲,到了八月的時候,和記的股價,已經超過了4元一股,而且還在漲,這讓他們很躊躇,是不是要買入和記的股份,與其他洋行相比,和記的股價當初跌得太狠了,從44港元一股,跌到了1港元一股。
到了八月底,和記的股價已經漲到了9.3港元一股,就有人開始想買入,但是,他們發現,買不到,到了九月的時候,和記的股價已經達到了13元一股,漲幅超過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