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先生,你該不會在騙我吧?
怎麼可能會有人年紀比你還老,容貌卻比你還年輕呢?”童子不信。
“見識少了吧?我的老師那可是我最崇拜的人,也是知識最淵博的人。隻是......”那老先生欲言又止。
“隻是什麼?”童子疑惑。
“嗬嗬,隻是現在我看不懂他了,他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老先生有些寒心的說。
“先生,好多難民啊!”童子又說。
他們一路而來,就看到很多遷徙的百姓。
“唉!天下大亂,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啊?”
那老先生發出憤懣的感慨,看著那些正在與他們相向而行的百姓,眼中皆是悲憫。
“喂,這位先生,你們這是要去盛京?”突然有人攔在他們的馬車前麵,疑惑的問道。
“正是!”
老先生放下手中詩集,然後先和那問話之人行了一禮,然後才回答道。
“哎喲,你們還是彆去了,現在盛京已經不同往日了。
現在盛京裡邊住著的可都是草原蠻子與西楚人。我們就是從那邊逃出來的。”
“哦?何故而逃啊?聽說盛京草原人和西楚人不是不能在盛京內殺人嗎?”老先生不解。
“嗬嗬,是啊,他們雖然都得了學宮的命令,不允許在盛京城內殺人。說什麼現在大家都是唐國人了,可是不也沒人管他們欺負咱們老百姓?
這不我們實在受不了了隻能投奔彆的地方去。”
“那你們這是要去哪?”
“不知道,先往雍州地界去吧。據說現在就那邊比較安定。”
......
老先生與路過的百姓們了解了一些事情,忍不住皺起了自己本就皺紋橫生的額頭,他的皺紋越發的深了。
“先生,這難道就是您要到結果嗎?這些百姓,他們又做錯了什麼呢?”
他從佛國一路回來,途經東越,一路上看到的皆是紛爭。
先是佛國動亂,然後又是東越,現在各個國家的百姓皆不好過。
各國境內都難免動蕩不安,甚至崛起了各種大大小小的勢力。
聽說,其餘的國家也皆是差不多的情況。
而這一切,居然都是自己的老師在背後所策劃。
他曾經對自己老師說過的一句話一直銘記在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可是如今,他根本不敢想象,自己的老師居然有一天也會對皇帝的寶座感興趣。
所以,他不遠萬裡的回來,他要麵對麵問一問自己的老師。
這與他當初教給自己的道理,究竟哪裡符合了?
同時,他也是擔心,擔心自己的家人。
他的兒子兒媳還有孫女也都在盛京,現在也不知道怎麼一個情況了。
這位老先生,便是曾經南夏最為出名的大儒葉羲之,也是葉青青的祖父。
或許世人都不知道,他曾經也出自學宮,是燕南天的弟子。
但是後來,他覺得學宮一直關起門來研究學問的理念與自己的不符,而且很多的普通人也沒辦法接觸到學宮的學問。
因此他要走出去,他到周邊各個國家,然後與他們的百姓接觸,他更要將自己的學問帶到民間去。
這才是他應該做的。
於是他不斷遊曆各國,在民間開私塾收弟子,教蒙童識字,與農夫討論知識。
這也是他最後之所以在南夏,甚至在各國都享有盛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