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他說的“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將病,下醫治已病。”這個理念就讓許遠仙這個名副其實的大夫震驚不已。
這說的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對醫術和醫生的一個概括,意思是最上乘的醫術或者醫生在你還沒生病之前就已經能夠預防不讓你得病。而中乘的醫術或者醫生則在你即將生病的時候便能看出端倪,然後為你治病。最下乘的醫術或者醫生則是隻能在你生病以後才能給你治病,對症下藥。
說的很有道理,可畢竟這事也不現實。但一點也不妨礙許遠仙聽了之後大為驚喜。
又比如他說到那些庸醫的時候說道:“不求大夫是個神,但求大夫做個人。不求大夫治百病,但求大夫彆害命。”
這就非常有道理,一些庸醫不但醫術不行,還儘不做人事,為了利益害人害己,說到這些許遠仙就來氣。
二人仿佛一見如故,聊著聊著就忘乎所以了。
李淩霄將自己所接觸過的一些先進的醫學理念拿出來與許遠仙進行探討,許遠仙則把自己多年以來實踐所得與所見所聞與李淩霄分享。
甚至,李淩霄給了許遠仙很多醫學上的研究方向,反正他又不用自己去做,動動嘴皮子然後讓許遠仙隨意折騰就好。
許遠仙對於李淩霄的見解更加佩服。
於是對於李淩霄的那些請求是來者不拒,不但答應李淩霄會過來李家村給孩子們教授一些醫用知識,甚至更是直言要將濟世堂也要搬過來。
可最後李淩霄考慮到城裡的百姓也需要濟世堂的大夫,所以才沒讓對方這麼做。而是建議對方廣收門徒,比如李家村的孩子以後若是對行醫感興趣的或者極有天賦的,許遠仙可以收其為徒,以後也能幫助濟世堂。
李淩霄覺得李家村的孩子應當全麵發展,隻要能學到一技之長,以後也不至於沒飯吃。
現在這個世界很多的大夫都不願將自己的醫術隨意外傳出去,因為那是自己吃飯的本事。
可在許遠仙這裡是不存在的,因為他們濟世堂裡的很多大夫就是以前受了濟世堂的恩惠然後從藥童開始做起,然後學著學著就成了大夫的。
況且他看到李淩霄毫不吝嗇的把自己所知道的東西分享給自己,這也給他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李淩霄說,醫術隻有不斷分享不斷競爭才會有所進步。若是所有人都敝帚自珍,那醫術上出錯了也沒人知道,又談何進步?隻有摒棄門派之彆,彼此交流,醫術才能煥發光澤。
他對李淩霄的這個說法表示深深地認同,尤其是對方所說的“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兩個人彼此交換,各自還是隻有一個蘋果。可是醫術和思想則不同,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流,那麼我們彼此就會了解到兩種思想的不同。醫術也樣,你知道這個病情該怎麼醫治,他知道那種病情該怎麼醫治,然後大家一起探究交流,然後大家就學會了兩種病情的醫治方式。”
李淩霄的觀點讓他大為震撼,因為這個世界上很多大夫都不願將自己的本事拿出去給彆人。因為那是他們以此謀生的手段。隻傳給自己的後輩,也因此有個詞叫祖傳醫術或者祖傳秘方。
但是李淩霄說的很對,現在這個世道不會醫的人占據多數,一萬個人裡可能都不見得有一個是大夫。隻要自己的醫術高超,那麼又怎麼可能因為彆人會的醫術變多了然後自己就沒飯可吃?
很多地方,老百姓生病的時候甚至都找不到大夫醫治。所以大夫的數量真的實在是太少了。
李淩霄甚至提議由自己出資,然後給濟世堂開一個醫學館,教授那些願意學醫的孩子。
但這件事實在有些倉促,許遠仙還沒來得及做好準備,他與李淩霄聊了整整一個下午,可謂收獲頗豐,最後才興高采烈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