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儀式格外的隆重。
山上早就已經準備好了宰殺的牲口跟祭器。
山上有一個修建的圜丘,那是一座圓形的祭壇,圓形表示天,每當祭天的時候皇上便會處於圜丘中間。
從山腳下走到山頂,天元帝累的有些喘,可每年都來,他也覺得還好,就是苦了身後的大臣們,不僅要爬山,之前還一路從皇宮走到這裡,累的兩眼冒金星,又不敢大聲喘氣,彆提心中有多苦了。
今日天元帝穿著一身大裘,內有裘服,頭戴前後垂有十二旈的冕,腰間插大圭,手持圭,到了山頂的圜丘後,麵向西北等著祭天大典開始。
文武百官噤聲,莊嚴的站在圜丘周圍。
待時辰差不多了,周圍鼓樂齊鳴,有欽天監的官員宣告著念詞,報知天帝降臨享祀。
期間,有香爐山冠祠的下人牽著牛羊不斷靠近天元帝。
天元帝手上還拿著匕首,親手將牛羊宰殺,獻給天帝,求上天保佑大胤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隨後,天元帝舉著高香,讓下人將牛羊等貢品以及玉璧、玉圭等祭祀品放在柴垛上,再親自點燃,讓煙火高高的升騰於天,這祭天便算完成了一半。
因為祭天代表著皇室有求於上天,每年所求的不少,求雨,求福,求兵馬強壯。
所以祭天大典要持續整整兩個時辰。
待做完所有的一切,香爐山冠祠的人便拿著酒水挨個倒在所有大臣們手上的杯子中。
文武百官高聲呼喊,齊齊下跪,將杯子中一半的酒水撒在地麵上,垂手叩拜,隨後將剩下的酒水一飲而儘,到此,祭天大典算是徹底完成了。
兩個時辰已經過去了,烈日高懸,今日的氣溫高的離譜,大臣們身上早就出了汗。
汗水將他們身上的官袍都給浸透了,有些不抗熱的大臣們甚至腳下的靴子也濕了,汗水從身上滴落,形成了一小灘痕跡。
大臣們尚且如此,更莫要說穿著裘服的天元帝了。
祭天大典結束,他險些沒倒在地上,嚇的太子跟平王等人不敢啃聲。
喜順站在天元帝跟前,深深的知道若是自己扶了,便向眾人說明了天元帝是真的老了,絲毫不敢啃聲,隻得小聲的道:
“聖上,祭天大典已經結束了,剩下的事情莫不如交給太子殿下還有諸位王爺,陛下今日來,特意將齊妃娘娘也帶來了,上天一定會眷顧齊妃娘娘肚子中的孩子的。”
這可是天元帝年近五十有的孩子,所以足夠看出他有多在乎齊妃肚子中的那塊肉。
“不錯,朕這便過去看看,小心侍候,萬不可衝撞了齊妃
跟她肚子裡的孩子。”
果然,喜順說到齊妃肚子中的孩子,天元帝的臉上又重新浮現出了些許的笑意。
齊妃的肚子,代表著他仍植壯年,還有生育的能力,自然也能在皇位上坐上許多年。
這大胤,乃是他的大胤,他也有足夠的時間培養這個孩子,不是麼。
“傳朕旨意,待祭天大典結束後,晉齊妃為嘉敏貴妃,搬到琉璃宮。”
天元帝擺擺手,被喜順扶著,一路朝著齊妃所在的住處所去。
文武百官登山祭天,短時間沒根本就沒有力氣再下山了,需要在山上休息一日,翌日後再下山。
因而香爐山的後山乃是一座座的宅院。
那些宅院舒適無比,修建的跟皇宮的宮殿一樣。
就是這山上沒有太多的冰塊,且飲食也很清淡,很多大人回去後,都會換上風熱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