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烈不斷試圖反擊,可他的火焰劍在方青山的靈劍麵前顯得蒼白無力。方青山的攻勢越來越淩厲,他以嫻熟的劍術和敏銳的洞察力,將李烈逼得毫無還手之力。
最終,方青山身形一個側閃,手中靈劍刺向李烈的胸膛。劍氣從側方胸膛,化為一道綠光。
這一劍自然是不會真刺穿李烈的胸膛的,但是如此大的讓步,也已經等同於宣告了戰鬥的結果。
李烈歎了口氣,倒也痛快,對著方青山行了一禮之後很快就認輸了。
方青山輕輕吐出一口氣,緩緩收回靈劍。
他目光平靜而凝重,他的勝利並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力量,而是因為他在戰鬥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優勢,充分展現出了自身的潛力。
這一場戰鬥,他並沒有靠屬於地元境巔峰的境界實力,而是基本完全靠自己的劍技,來達成與李烈的近身,乃至後續的劍招壓製。
這場交戰充分展示了方青山的強大,他克服了靈劍屬性的限製,靈活應對火焰之力的侵襲,最終憑著技巧和決心戰勝了李烈,同樣也贏得了一眾旁人的讚歎。
陶安寧在看到方青山贏得勝利之後,自然也是十分欣喜,不過同樣令他滿意的,還有場下其他參賽弟子的反應。
他們此時的表情,並沒有退卻,這說明方青山雖然依然獲得了勝利,但是卻沒有讓這些弟子失去鬥誌。
到底是年輕人,境界比自己強或許已經讓他們心生鬱悶了,為此已經限製了他的修為,讓他們能夠有個公平的作戰機會。
而眼下,方青山雖然依然獲得了勝利,但是他們也看到了李烈和方青山之間的博弈。
既然存在博弈,那就不會是必勝的局麵,他們就依然可以一戰。
或許方青山的劍技造詣同樣高超,但至少他們能有挑戰的機會!
這正是陶安寧想看到的,弟子之間的良性競爭,互相比較而引發的上進心。
不過,這些弟子們鬥誌昂揚的時候,我們的主角方青山此時也沒有閒著。
到底是完全沒有依靠真氣的一戰,對體力的消耗還是有的,此時的他來到台下,走回最初待著的位置緩緩閉目修養。
他開始回顧這一戰的過程,思考自己在戰鬥中的經曆。
他要複盤自己的這一場戰鬥,從中得出更多的經驗。
他回憶起這一場交鋒,發現了自己在戰鬥中逐漸找到了李烈的破綻。他的敵人雖然可以使用火焰,但是他的侵襲範圍有限,基本上隻能從遠程發起攻擊。
這是源於自己多年練基本功養成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力。
一直重複同一動作的練習,時間長了,為了讓每一次動作都最為標準,自然能夠看出細微的差彆。
這樣的觀察能力,運用到戰鬥之中,能夠起到的作用,同樣也是十分恐怖的。
既然抓住了對方擅長遠程的信息,接下來就是進一步的博弈。
也就是他確定接下來戰鬥方針的依據所在。
根據對方的遠程拉扯戰術,方青山果斷猜測其缺乏近身搏鬥的經驗,所以他才會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選擇近身。
這其實也是博弈的一環——當李烈的反應是十分果斷地對他的前進做出阻攔,方青山幾乎已經完全可以得出,對方的近戰弱勢的結論。
再然後的戰鬥就十分直觀了,方青山在不斷地嘗試靠近李烈,而李烈也儘可能的發動攻擊阻止方青山接近自己。
李烈的火焰劍雖然很強大,但是他並沒有多樣化的戰鬥策略,這也導致了他在戰鬥中的失利。
方青山已經做出判斷,如果他可以躲避他的火焰攻擊,自己就可以在進入攻擊範圍之後直接發起攻擊。
再然後,他靠著靈劍的輕巧和靈活削弱了李烈的攻勢,再進一步打擊他,讓他陷入了被動。
如此一來,才讓他最終獲得了戰鬥了勝利。
這場戰鬥,同樣給方青山塑造了自信,想必在之後的作戰之中,就算沒有修為的支撐,他也會有更好的表現。
“真是好樣的!青山師弟。”而在遠處的一座閣樓內,安鵬雲自然也是十分關注地看著方青山的戰鬥。
當看到方青山在限製不能主動使用真氣的情況下,方青山依然完成了如此完美的勝利,他也不由得讚歎出聲。
果然是方師弟,這在劍技上的出色表現,是這些弟子中,任何人都難以超越的。
最多,也恐怕隻是能和他勉強匹敵,不可能出現完全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