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文問起發生什麼了,女誌願者委屈地說道:“她們中有人是素食主義者,說不吃牛肉。”
給德國隊做誌願者的男誌願者則說:“德國隊太奇葩了,有不吃豬肉的,又不吃牛肉的,有不吃肉的,有不吃糖的,又不吃花生油的。還有人說你們的鍋曾經做過肉食,我們不能食用。這幫德國人怎麼這麼矯情啊?”
王慶文也第一次遇到這種棘手的事兒,立即求助蘇老師,蘇老師趕來之後想了想,便是把大家早上的吃剩下的麵包給了她們。德國女孩們很是矯情,說她們的信仰不容玷汙。王慶文此前一直以為伊教禁忌比較多,但現在看起來外國人禁忌都多,動輒自己的信仰雲雲。
“有病,素食主義還練個雞毛體育,有那體力打球嗎?”王慶文怒道。
蘇老師見王慶文一臉惱怒,笑著解釋說這就是國外的多元性和尊重個體,我國在對待少數族裔和特定人群的關心不夠,應該學學外國人。
“來我們國家,就要守我們的規矩。”王慶文說。
蘇老師對外國的崇拜應該是代表了大多數生活在千禧年左右的70年代的人,她們被西方的先進科技所打動,又被西方的生活所迷惑,尤其是西方人高額的工資——蘇老師在大學裡的工資才3500塊人民幣。
而此時的美國人的平均工資是2000美元,大學老師的平均工資則是8000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就是七萬塊左右。蘇老師一年也賺不到五萬塊,所以她才對希望如此崇拜。
溝通解決問題之後,蘇老師給四個男生普及西方世界,包括西方世界的生活方式、工資構成、社會結構、人種成分、言論自由、食品安全和資源等等。
不過歐陽福德卻不同意蘇老師的觀點,他認為歐洲人隻是依靠掠奪先富起來,就像是我們現在國內的窮人和富人一樣。窮人羨慕富人的生活,可即便到了富人家裡,也不可能是富人的家人,隻不過是打工的保姆和仆從罷了。
蘇老師氣得夠嗆,匆匆結束了討論,轉身走了。
焦劍很冷靜地說:“你不應該跟她吵架,無異議,因為你永遠叫不醒一個故意裝睡的人。”雖然是體育生,但焦劍此時卻顯示出了超出同齡人的成熟。
劉衡宇小聲說:“我覺得蘇老師沒說錯呀,華夏的確落後太多了。”
“行了,彆討論了。”王慶文說,“抓緊時間休息一會兒。”這個討論沒有意義,幸福是個人的感受,甚至有言論說幸福是一個比較級,一個蹲在馬桶上的人,看著捂著肚子沒有馬桶的人,他就感覺幸福。
去美國就會幸福嗎?未必吧。
留在國內會幸福嗎?也未必。
人總是不滿足的嘛。
世界青年女排邀請賽開賽時間是2002年10月28日下午1:00,第一場比賽就是華夏隊對陣伊朗隊,省排球館可以容納三千人的觀眾席上坐滿了觀眾。
雖然是周一下午,但體育院校和退休老人都跑來了,甚至王慶文發現了北江警察學校的人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