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豆子實在不清楚自己怎麼了?
當與門口的爸爸媽媽在說話的時候。
突然感覺身後好像有人。
她剛想回頭看看是誰?
不料,她的眼前一片漆黑的就睡了過去。
等她再次昏昏沉沉的醒來後就發現自己身處黑暗狹小的空間裡。
她掙紮著想要衝破當前的空間。
可是渾身卻使不上一點勁。
就算是說話呼救都是一種奢望。
當然!
她的嘴裡好像也被什麼異物塞住了。
那感覺可比曾經一連好幾天餓肚子。
所造成全身軟綿無力還要誇張難受。
怎麼辦?
正當小豆子焦頭爛額的想辦法時。
這黑暗狹小的空間向一側傾斜了一定的角度。
緊接著她的耳邊就響起了輪子轉動的聲音。
為此。
她猜測自己應該被人給裝進了行李箱。
這人會是誰呢?
小豆子最先想到的人是張宇。
因為那個地方是張宇的住所。
好像也隻有張宇一個人知道她在房間裡。
至於張宇故意當著她的麵離開。
目的想必就是在玩欲蓋彌彰的把戲罷了。
不過,這箱子裡彌漫著一股女性特有的香味。
一點都不像是一個男人應該擁有的箱子。
所以小豆子暫時對張宇的懷疑降了兩分。
現在唯一確定她被誰裝進了行李箱的方式?
恐怕就隻有等了。
等拉著裝她行李箱的人在說話。
看說話的人是不是她熟悉的人?
拉著她行走的人警惕性非常的高。
當路上遇到有人問路的時候。
這個人總是咿咿呀呀的搖頭擺手的示意自己是一個啞巴。
不過,從路過的小朋友一聲“阿姨”稱呼。
便足以證明拉行李箱的人是一個與張玲差不多大的女人。
女人擺脫了問路的小孩。
隨手就招呼了一輛出租車。
出租車大叔。
在看了一眼女人手裡紙條上的地址。
認為這是一個大客戶。
所以就熱心腸的幫忙把沉甸甸的箱子塞進了後備箱。
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
小豆子再也無法聽到任何人類的聲音。
恐懼!
正在悄然的侵蝕一個幼小的心靈。
緊閉的小眼睛不住的流下了淚水。
若是能夠說出話來。
她必定會用撕心裂肺的呼喊聲來表達心中的恐懼。
幸好!
回想一家三口之間的幸福瞬間。
最終成了她最大的心理慰藉。
為此心中更是堅信爸爸媽媽遲早會找到她。
當張玲一行人沒能在房間找到小豆子。
警察在現場經過一番勘察就是沒有弄明白。
剛剛還在房間裡說話的小豆子怎麼沒了?
有人猜測小豆子確實在這裡待過。
但在知道警方來了之後就提前轉移了。
說現場一定有通信錄音設備。
剛剛聽到的小豆子聲音。
隻不過是在播放提前錄製好的,或是合成好的聲音。
目的就是為了他們成功轉移爭取時間。
但因為現場沒有找到任何類似設備。
所以很快這個結論就被推翻了。
還有人肯定了小豆子在這裡待過的結論。
但是否定了通信錄音設備的結論。
認為之前屋子裡確實有人。
隻不過這個人並非小豆子。
而是一個擅長口技的匪徒同夥。
如此才能與張玲李想二人對答如流的說話。
至於匪徒同夥,在任務完成之後,便通過陽台,跳到其他住戶,然後神不知鬼不覺的離開了。
證據就是陽台上確實有攀爬過的痕跡。
不幸的是警察去隔壁鄰居家撲空了。
通過打聽。
隔壁鄰居家已經兩三年沒有人住過了。
張玲聽著警察的現場分析。
她的情緒有些崩潰向警察咆哮著。
說他們不該查監控的查監控,該走訪的走訪。
沒事都圍在這裡探討個什麼勁兒?
指責他們消極應付就是不想儘心幫忙找孩子。
更是失望的聲稱早知如此還不如不報警了。
李想在人際交往方麵明顯比張玲圓滑了許多。
儘力向警察解釋說:
“不好意思。因為孩子失蹤,作為母親的張玲,一時間太著急上火了。還望各位能夠體諒一下一個做母親的心。”
絕大多數警察在聽完李想的話。
都紛紛表示理解張玲的情緒。
隻是有一個年輕警察就像是他沒有母親一般。
一點兒都不認同李想的解釋。
非要站出來怒懟說:
“請你搞清楚了。大家都是成年人。憑什麼要讓我理解她?她怎麼就不能多理解理解我?”
一個老警察上前試圖勸誡年輕人彆說了。
可是剛開口說了一個稱呼。
便被年輕人一個犀利毒辣的眼神嚇得閉了嘴。
年輕人緊接著繼續說:
“要不是她來報警。我到現在還餓著肚子陪你們滿世界找孩子……”
總之,這個警察忘記了身為警察的職責。
言行所表達的意思就是主打了一個不受一點兒委屈。
這種情況仿佛隨處可見。
絕大多數年輕人都沒了基本禮儀。
即,什麼是長幼尊卑,什麼是尊師重道,什麼是為人父母等等都全然不懂。
生活中總是不受一點兒委屈的懟天懟地懟父母……
主打一個誰敢惹得他們不爽就懟誰。
完全不顧禮義廉恥為何物?
這樣真的好嗎?
古之賢君必厲士氣,當務求難合自重之士,以養成禮義廉恥之風。
——宋蘇軾《乞錄用鄭俠王斿狀》
五代史馮道傳論曰: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不逾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
故不逾節,則上位安;
不自進,則民無巧詐;
不蔽惡,則行自全;
不從枉,則邪事不生。
《管子?牧民》中也載:
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
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複錯也。
然而四者之中,恥尤為要,故夫子之論士曰:
“行己有恥。”
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又曰:“恥之於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
故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張玲見警察暫時是指望不上了。
也是心係小豆子的安危。
所以壓根沒有心思與那個年輕的警察在這裡多費口舌。
她冷哼一聲就氣衝衝的提起小豆子留在這裡唯一的水壺先行離開了。
李想還禮貌的留下來說著一些“不好意思”的話語。
老警察擺手說“沒事”。
更是心存擔憂的催促著讓李想趕快追張玲去。
說越是這個時候大人可不能再出什麼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