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此次的迎接隊伍之中,也特意安排了一眾的外邦使臣。為的就是讓他們看看,本朝的屬國是發隻可受本朝庇護的,讓他們看看本朝的實力。
浩浩蕩蕩的隊伍出宮的極早,但行進的卻極慢,很明顯的,並不急著出城去迎接大軍。為了讓本朝的實力與威懾,讓更多的人看到,讓其宣揚地更廣,皇帝似乎早就將拖著重傷之軀,候在城門之外的太子給忘記了。
黃嘯卿目不斜視的地騎在高頭大馬之上,成了隊伍中頗引人注目的一道風景線。皇家隊伍的威嚴之中,因著有了黃嘯卿存在,變得更賞心悅目了。
很多根本就不關心政事的婦道人家,本來就是看個熱鬨,黃嘯卿的在列,讓她們覺得此行頗值。由此,也增加了百姓人群中的敬慕之意。
這些情緒也讓皇帝感受到了。他借著招手致意的當兒,微微回首望了望,看到了麵平如鏡的黃嘯卿,也看到了麵白如紙的朱恭宇。
皇帝麵上微笑絲毫未變地轉回頭,可輔一轉正,那嘴角的笑意略略冷下去了幾分。
城牆上黃錦招展,皇帝攜眾臣立於其上;城門下,騰王的旌旗飄揚,眾將士振臂高呼,氣勢軒昂。
照例是長長的、聖上對凱旋將士的褒揚之詞、以及長長的賞賜單子。皇上要一直保持這諄厚的笑容,也委實不易。更為不易的則是太子。
朱恭宇也是第一次見到,臉色蒼白的程度,可與自己相比拚的人物。
太子明顯是在用全部力氣硬撐著。他不僅麵如金紙,那隔著麵皮透露出來的灰敗頹然之氣,更讓所見之人皆驚駭不已。隻是大家都埋在心裡不說罷了。
做為頭功之人。太子在前,騰王在後,後麵再跟隨著騰王舉薦的三位將領。五人一齊在眾人矚目之下登上城牆,
一陣陣的謝恩高呼之後,皇上手攜太子,領著騰王與其他將領向百姓致意。
看著城牆之下密密麻麻的百姓朝著自己跪拜山呼,太子的臉上不知是勞累還是興奮,終於浮上了一絲血色。
隻是,當整個隊伍完成儀式,起程回宮之時,隊伍中卻不見了太子的人影。
太子是坐在馬車悄悄回宮的。他的傷勢已不允許他再多走動。
期盼許久的榮譽,雖然還是多少於城牆之上享受到了一些,但更多的仍是恥辱!
於回皇城前夕遇伏擊,在家門口摔了個大跟頭,這是恥辱!
到了城門之外,不被皇上允許進城,竟命自己等候部隊全員到齊之後再入城,將自己與所有的將士視如同仁,這是恥辱!
如此的大功,隻在城牆之上稍稍露了麵,便支撐不住,藏在馬車裡回了宮,這是恥辱!
更恥辱的,是他所受的傷!
太子清楚地記得在城牆之上,朱恭宇的眼神,他那雙臟眼睛,竟一直毫不避諱地直往自己的下/身瞄著!這個見不得光的病秧子!竟也敢用那種眼神打量自己!
要不是看在騰王的麵子上,自己一定要弄死那個朱恭宇。
這次的遇襲,太子可以肯定與騰王無關,先不說在李朝時,騰王就相救於自己過,在城外遇襲時,騰王更是險些為自己喪命!再加上騰王替自己出主意收服的那支李正勳的騎兵團。
所以,太子當先就將騰王和與他有關的人都排除在了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