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不紅氣不喘的黃嘯卿從門邊悄無聲息地進入大殿,將自己隱於光線晦暗之處,也不言語,隻半眯著雙眼,聽著從四周傳來的議論之聲。
潘森則惹人注目地與眾人打著招呼,替黃嘯卿不引人注意地隱入殿內找了掩護,更迅速融入到幾個聊天小群體中,打探詳細的情報。
原來,太子是與騰王準備正式反回皇城的時候才出的事。他們巡查完了全部的營守駐地,太子還將經過全寫成了書信,送回皇宮,把即將起程回宮的詳細安排報與了皇上。
其實,太子的每日一信,最主要的目的,是在信中向皇帝報功,從在李朝平定街巷上的民眾暴亂,到以最小的兵力最少的損傷功入王宮,扶持李倫暢重歸王位,再到回朝後的每一巡防的所見,及官兵對自己的愛戴,都一一具詳地寫在信中。
按著他每封信上的所報的位置,皇宮裡也準備起了迎接儀式。
見到皇帝回信上的嘉獎之言,太子更是決定與騰王及一些主要將領快一步回皇城,大部隊同行的話,太子嫌回宮的動作太慢。
聽到這裡,黃嘯卿心中冷笑連連。都說這是太子自己給自己挖的坑了,真是一點兒也沒錯。
黃嘯卿已經想到太子此次遇襲的漏洞在哪。首先,絕對不會騰王那裡!
騰王由始自終是對太子“嗬護”有加的,無論怎樣,都不會讓太子在騰王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出事,也不會讓自己軍營中出現疏漏。
是以,能在太子回宮途中,安排布置對太子的突襲,那行程情報的泄露,就是完全出自太子自己寫的那些封書信了。
再有,以堂堂騰王軍隊,蕩平幾個小國都不在話下,卻沒能保得了太子?這也完全是太子的咎由自取。他自己安排不與軍隊同行,先與騰王及部分將領回皇城麵聖。
那些太子急著表功的書信,實則就是他寫給自己的催命符,那先於軍隊起程的貪功的安排,實則就是他自己將命將到敵人的手中。
這一環環一步步,還真是一步再縝密不露的作死的好棋!在李朝時,怎麼都沒見他如此布局製敵呢。原來這太子所有的精力與智力,全用在所何作死上了。也真是前無古人了。
想著想著,黃嘯卿不由地想笑,莫名地想到了權橄彥,不知將這段趣事寫到戲本子裡,太後看了會作何感想?說不定,會大大地加賞權橄彥,畢竟,太子可不是很得太後歡心的孫子呢。
不過,單單由此事來看,還不至於讓皇帝作出那個決定。竟然讓重傷的太子候在城外,等大軍到了再一起進城。這個決定也太冷血了。能讓皇帝做出這個決定的可能,隻可能與太子受的傷有關了。
那麼,太子究竟是受了什麼傷,傷到能讓皇帝立即下此決斷呢?
大殿內,大部分空間是明亮敞闊的,那裡聚集著一群群臣工,交頭接耳著,熱鬨異常。而在靠近大殿邊緣的牆角的陰影裡,黃嘯卿獨自閉目思索著。
隻一會兒功夫,黃嘯卿已將他能想到的各種可能性都想了一遍,忽地,他微皺起濃眉。眉間是糾結的,唇角卻是露出笑意的。要是太子受的是這種傷,那皇上的行為就說得通了。不過,太子也太憐了。咎由自取得太可憐了些。
太子日後的處境,黃嘯卿已不願再去想。他已將思緒轉到動手的人、和下一位太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