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若是成了,金世恩也會得到申冤昭雪,金世恩的家人自然同意。
黃嘯卿將那些手稿挑選出需要的字來,修剪拚貼,組成一張張他所需要的手稿。每當枯骨出現在宮牆之上,就放出一張手稿。
守城的兵曹雖然不敢將此事直接稟告給李正勳,但為了辨明真偽,他還是將那幾張手稿,帶去給曾與金世恩同朝為官的幾位大人看。
那幾位大人看了後,也是驚駭莫名。非非斷定這是金世恩的手跡。手稿上所言皆是金世恩身故後的事件和語氣,於是眾人都斷定這是金世恩還魂所寫。
那宮牆上的枯骨自然就被認定是金世恩的了。
此事越鬨越大,兵曹自然坐不住了。他四處找尋解決之法。恰巧就在此時,城外來了一位手眼通天的神人,不僅可以醫死人還可以斷奇案,兵曹自然就往這處尋道慈來了。
“可道慈大師先前還在街頭,隱姓埋名地賣人參,怎麼一下子就被眾奉仰起來了?”易芊兒問。從一個默默無聞地街頭販子,華麗轉身一個受大眾膜拜的神人,這轉變也太神奇太快了吧。
“這些隻是按需去引導罷了。”黃嘯卿挑了塊模樣精致的點心給易芊兒,“你彆忘了,道慈大師雖然在李朝默默無聞,但他在我朝邊境可是大大地有名啊。我隻是接了一些道慈大師的追隨者來李朝罷了。”
奧,原來如此啊。道慈大師剛出道,可就有佛光聚頂的神跡發生啊。再加上後來的一連串的事件。哭著喊著要追隨道慈大師的人不在少數呢。
告訴他們道慈大師在李朝的行蹤,由他們來李朝,替道慈大師小小的宣傳一番,簡直是效果立現啊。
道慈聽了,連連念道:“阿迷陀佛!勞動了那些個施主,貧僧實在於心不忍啊。”
“這可是一件大功德啊。他們也是這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事成之後,也可算是他們每個人的功德,道慈大師這樣想便好了。”黃嘯卿好心地勸著道慈。
易芊兒又問:“怎麼又是做大功德了?”這不是為金世恩申冤,為她自己正名嗎?
黃嘯卿笑著點點頭她的腦袋:“所以說,不是我故意將故事前因後果說得慢,實在是這事牽涉太廣了。”
他自己也挑了塊點心,才道:“要說這功德,就得說起道慈大師當街賣參的原由了。”
道慈聽了,點點頭,又搖搖頭,這“當街賣參”怎麼聽起來變扭得緊呢。
易芊兒也覺得奇怪:“是啊,道慈大師當初不告而彆,怎麼會又在他鄉賣起人參來了?”
這回是道慈自己答道:“當初,不告而彆,是因為貧僧突然起了一個築佛修廟的念頭。
貧僧俗家的兄長,也就是上一位道慈,委實做了許多的善事。我看到一本他的手紮,裡麵不僅有他所踏過之處,所曆經之事,還有貧僧俗家家族中出家的許多位大師的事跡。
因著當初那位神僧的相救,不僅貧僧俗家家族免遭滅頂之災,還相繼出了許多的舍身度人的其他在師。貧僧一一讀來,深感羞愧啊。
之後,貧僧不僅日日苦修佛法,還想在那位神僧所居廟宇的舊址上,為他重睡一座廟宇,為著傳揚佛法,也為著將這神僧之精神事跡傳頌下去。”
易芊兒聽了,不禁點頭:“原來道慈大師是為籌建廟宇才去售賣人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