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請空軍協調人,居然來個院士?(1 / 2)

劉大響,1937年出生,1962年,畢業於首都航空學院,之後開始了輝煌的一生!

東方航空發動機領域裡的所有大事,幾乎都和他有關係:渦扇六、斯貝、渦扇十……就在去年的時候,他還當選了工程院院士,是航空發動機領域裡的第一批院士!

目前,他在燃氣渦輪研究院,也就是624研究所當總工程師和第一總設計師,他還是首都航空航天大學等學校的名譽教授,現在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依舊在為祖國的航空發動機努力奮鬥!

說起東方的航空發動機之父來,那肯定是吳大觀老前輩,而說起東方航空發動機的發展壯大,劉老幾乎貢獻了一生的力量!

現在,能見到這位老前輩,秦川怎麼能不高興?

“你們倆認識?”林老在一旁好奇。

“吳老為我們國家的航空發動機貢獻一生,我怎麼能不認識?久仰久仰!”秦川趕緊過去,熱情地握住了吳老的手。

吳老笑了笑:“時代在變化,咱們都是老古董了,未來是屬於他們年輕人的!秦總帶領的來陽集團,走出來了一條輝煌的民企發展之路,讓咱們佩服!”

“你們這是惺惺相惜啊,那就好了。”林老笑了笑:“小川,你有什麼想法,和吳老說吧!”

“嗯,吳老,我們拿到了R-79發動機,不過,並沒有打算直接測繪仿製,畢竟,上麵的技術太落後了。”秦川說道:“我們想要做的,就是吃透上麵的技術,然後改進提高,希望您老能掛帥!”

“落後?秦總,那可是最大加力推力15.5噸的發動機,您還說落後?”

“圖-22M的發動機推力還二十多噸呢,能說它先進嗎?”秦川說道:“不過是靠涵道比高撐起來的。自重大,油耗高,渦輪前溫低,如果不改進,根本就沒法用。”

“那你說怎麼改?”劉老興致勃勃。

“首先是涵道比,為了追求足夠高的推力,它使用了0.8的涵道比,直徑高達1.39米,這注定不適合戰鬥機,我們需要降低外涵道的直徑,縮小到1.2米以內。”

林老眼前一亮,這小子,就是打算搶了渦扇十的飯碗啊!

“縮小外涵道並不難,但是這樣一來,推力肯定會大幅度下降,搞不好還比不上三姨夫。”劉老開口。

“嗯,所以,我們需要在其他方麵做改動,比如說渦輪前溫,如果再提升兩百度的話,那推力就能增加回來。”

對航空發動機來說,渦輪前溫是個重要指標,這個溫度越高,渦輪效率就越高,發動機推力就越大,但是,渦輪葉片也得受得了啊!

二戰後期,剛剛開始造噴氣發動機的時候,隻能用不鏽鋼,溫度隻有五六百度,五十年代,第一代高溫合金研製出來,溫度提升到了八百度。

六十年代之後,定向凝固高溫合金開始出現,承受的溫度終於突破了一千攝氏度的難關。

再上升,就難了,所以,工程師從結構上想辦法,空心冷卻技術開始引入,通過吸收外麵的冷空氣來降溫,可以多承受一兩百度。

目前使用的三姨夫發動機,渦輪前溫是1392攝氏度,這甚至比R-79的還高,後者隻有1357攝氏度。

如果提升兩百度的渦輪前溫,那發動機推力增加百分之二十都不成問題,正好抵消掉外涵道降低帶來的動力損失!

隻是……

這可不是說句話的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