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來陽集團新業務:造飛機發動機(1 / 2)

八十年代,趁著和西方關係要好的年代,東方空軍考察了大量的西方戰機,幻影2000、F-16甚至是F-14這種重型戰鬥機,都參觀過,但是,也僅僅是參觀而已,等到參觀結束,就沒了下文。

為啥?

太貴了,買不起啊!

一直到進入九十年代,從老毛子手裡買蘇-27,空軍才終於有了現代化的戰機,但是數量隻有幾十架,甚至是殺光了東三省的中華田園犬,才算是湊夠了買飛機的錢。

國家的經濟不斷發展,每一年的雞的屁都在上漲,但是,軍隊依舊需要忍耐。

北方分去了大量的資金,611的殲十戰機,都隻能依靠微薄的經費來發展,在國內已經有渦扇十這個三代大推的前提下,想要再搞一款發動機的測繪仿製,空軍拿不出錢來,國家也不會支持!

秦川也皺起來了眉頭。

他還真沒想過這些。

秦川隻知道,在九十年代,東方通過談判,引進了R-79發動機的全套設計圖紙和技術資料,以這些為前提,開始了某新型渦扇發動機的關鍵技術預研工作,這個成果,最終轉化成了渦扇十五發動機。

當然了,渦扇十五絕對不是R-79的仿製品,畢竟當時老毛子的很多技術已經落伍了,在國內某些技術的加持下,渦扇十五發動機的性能遠超R-79,這也是後世很多資料拒絕承認渦扇十五和R-79有關係的原因。

現在,秦川既然遇到了,還沒有花錢,當然就要發揮作用!隻是沒想到,國家根本就沒有能力負擔這個項目!

怎麼辦?

秦川看著無奈的林老,心情複雜。

“這些年來,咱們一直都是在仿製,從未走過一個正向研發的道路。”一旁的領導也是感慨:“所以,咱們目前集中全力,支持某型號的研發,這個時候,的確不適合上馬新的型號,否則很容易打擊到正在研製中的型號。”

秦川知道,這個所謂的某型號,就是渦扇十。

渦扇十也不容易,87年10月立項,93年上了一架蘇-27當空中平台開始測試,然後就是漫長的試飛,再試飛,一直折騰到了05年底,終於算是定型了。

但是,就算是定型,最多也隻敢裝到雙發的蘇-27戰機上,單發的殲十可不敢用,因為這發動機依舊還有很多問題!

直至2017年,殲十C公開露麵,才正式換上了國產的渦扇十B發動機,這樣算下來,渦扇十折騰了三十年,才算是最終成熟!

如果從78年預研算起來,那就是四十年!

這並不是科研人員不努力,而是因為航空發動機本來就是工業的珠穆朗瑪峰,哪怕美國佬和老毛子,也要花費動輒十年的工夫才能把發動機搗鼓成熟,從仿製到自研,咱們用的時間會更長。

但是,隻要走出來,接下來再走,就會更容易!

隻不過,這段時間裡,就隻能是不斷地使用進口發動機了!

其實,自從引進了蘇-27,國內就開始接觸上麵的AL-31F發動機,已經具備了大修能力,甚至到後期,仿製也不是什麼大事,隻不過怕乾擾到渦扇十,最終沒有動手。

因為R-79發動機的仿製而耽誤了渦扇十,是不明智的,不真正地來一次自主研發,走一遍完整的流程,那就永遠都停留在仿製的階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