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指標?都是吹出來的!(1 / 2)

“請放心,我們的米格-29K是最優秀的艦載機!”庫茲明開口:“目前,我們手頭還有一架原型機,可以展示給阿三看。”

“最優秀的?”秦川開口:“它的作戰半徑有多少?”

上來就提最紮心的問題!

如果是後期改進版本的米格-29,最大航程也能提升到兩千公裡以上,甚至加掛了副油箱之後,能提升到三千公裡以上。

但是,現在米高揚設計局手頭的米格-29K,還是使用早期的米格-29A改進過來的型號,變成艦載機之後,自重還進一步增加,所以,外掛和航程都大大縮水。

最大航程不到一千五百公裡,作戰半徑隻有區區六百公裡!

“作為一款合格的艦載機,執行轟炸任務的時候,至少也得有上千公裡的作戰半徑,哪怕就算是執行艦隊防空任務,在六百公裡之外,至少也得巡航半個小時以上。”

赫梅利諾夫隻負責把秦川帶過來,接下來,交給秦川發揮就可以了。

原本是要讓涅瓦設計局的人帶著秦川過來的,但是,阿三來得太急了,那邊顧不上,於是,赫梅利諾夫就帶著他過來了,正好也聽一聽他的建議。

“這太難了。”總設計師科爾茹耶夫開口:“我們的C型戰鬥機,就打算將提升航程作為主要改進方向,但是最後,也不過多塞進去了240升的燃料。”

米格-29使用的是中央流體院建議的機體外形,但是因為是中型前線戰鬥機,所以機體內部空間並不大,機頭放雷達,座艙後麵就是升力體結構的機身,中央扁平,兩邊是發動機。

所以,幾乎就沒有空間放燃料!它早期型號機內載油量隻有3300升,主要裝在機翼內部,原本機翼上方靠近機身的地方還有空間,但是陸基戰鬥機給設計成輔助進氣口了。

後來改進,也沒有加多少燃料。

“這樣的話,阿三肯定是不會要的,性能太差了,和西方戰機根本就沒法比。”秦川說道:“內油得增加到六千升以上。”

“這……根本就沒法辦到啊!”科爾茹耶夫皺著眉頭。

“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我看,米格-29的機背就很空曠,隻要設計專門的機背保形油箱,至少能多塞進去兩千升的燃料。”

“機背?”

“沒錯,雖然最後看起來有些駝背,但是,增加燃料才是第一位的。”

米格-29的改進,就是向這個方向發展的,既然航程不夠,那就把背駝起來!後背增加了保形油箱之後,能讓這款飛機的航程翻一番,這樣短腿的問題就解決了!

“這樣設計的確可以,但是……畢竟還是增重了,在現有的情況下,增加了燃料重量,必然會降低掛載武器的重量,畢竟,我們飛機的起飛重量是一定的。”

任何飛機,最大起飛重量都是確定的,對於航母艦載機,更是很難提高!

“這個嘛,一方麵需要減重,航電、機體都可以降低重量,多了不敢說,一噸還是有保證的,另一方麵,就需要使用蒸汽彈射器,從而讓艦載機可以更容易地滿載起飛,對了,咱們的米格-29K,最大起飛重量多少噸?”

不是有兩台發動機就能算是重型戰鬥機,這得看最大起飛重量。

F-15、蘇-27這些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都超過了三十噸,這是重型機的標準。

“我們這款飛機,最大起飛重量二十噸。”

作為艦載機的米格-29K,空重比陸基的增加了一噸,自身重量就是十二噸,正常起飛重量十八噸,這樣可以帶三噸的燃料和三噸的彈藥,最大起飛重量二十噸,可以多掛兩個副油箱,增加兩噸的燃料,攜帶的彈藥還是三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