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
騰達在AI領域的成就,讓很多人將目光放到了AI之上。
其實早在騰達手機剛剛推出智能語音助手的時候,AI就在國內掀起過一波小小的熱潮。
但是那種程度的熱潮,和現在掀起的熱潮根本沒法比。
因為當時的水果也有著自己的智能語音助手。
騰達的智能語音助手雖然不笨,但是距離人們想象當中那個聰明絕頂的AI,還差太多。
所以當時的AI隻是在國內小火一把之後,就沒有那麼火了。
但是這一次,騰達AI的智力水平相比起語音助手又有了一個質的飛躍。
在騰達安全助手剛推出的時候,就可以迷惑一部分的騙子。
許多騙子都沒有往AI那塊聯想,隻當是一個交流起來有些費勁的人。
通過大量的數據喂養,短期內的幾次進化又讓騰達AI的智力水平上升許多。
因此這一次,AI再一次地在國內掀起了一波熱潮。
許多人都開始報道關於AI的消息。
國內的、國外的,都開始報道。
在這一波的熱潮中,他們發現騰達AI原來並不是世界上第一個對話AI,騰達也不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對AI進行研究的公司。
世界上最早的AI對話機器人,竟然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
而且還不是上個世紀末,是上個世紀60年代!
要知道,被俗稱為電腦的電子計算機誕生的日子也就在1946年。
當時的電子計算機比起現在,真的隻能算是一個電子垃圾。
可就是在短短的十幾年後,竟然就有了第一個對話AI。
這個AI,名叫艾麗莎。
在當時,許多心理學家和醫生,都希望借助這個AI為病人進行治療。
不過想想就知道,當時的AI“智力水平”肯定不會太高。
事實上,這個AI隻是顛倒一下對方的語序給予對方回複。
智力水平確實不高。
在當時想要創造出人們想象當中的人工智能,難度還是太大了。
畢竟當時電腦的性能也就那樣。
此後的人工智能則是沉寂了好幾十年。
直到上世紀的90年代開始,這才又有了新的進展。
比如說人工智能“深藍”擊敗國際象棋的世界冠軍。
再比如說水果的語音助手。
若是將視線聚焦在具體的AIGC領域就會發現,其實國際上對於這塊領域的研究從未停止。
國內最出名的,應該就是巨硬的巨硬小冰。
這個於2014年推出的智能機器人,在當時也引起了一小波熱潮。
古歌同樣在人工智能領域上,進行了相當大的投入。
另外,2014年生成式對抗網絡的提出,“尤金·古斯特曼”通過圖靈測試,都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消息。
原本這些消息在國內都隻是引起小規模的討論。
可是這一次隨著騰達安全助手的大火,這些舊新聞再一次出現在大眾麵前。
這些消息,還引起了許多人的熱烈討論。
“現在這個世界都那麼發達了嗎?人工智能的發展竟然這麼迅速?”
“這個世界發展得也太快了吧,怎麼感覺一覺醒來,大家都在研究人工智能?而且還研究的成果還非常棒!”
“智械危機真的會到來嗎?AI會不會想要統治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