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棚子村沸騰了(1 / 2)

話說這家機械廠,那可是個龐然大物。

千斤以下的果乾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不值一提。

王主任一開始覺得千把斤的果乾這事兒吧,跟吃頓飯差不多,隨便搞搞就行,沒必要簽訂合約。

但趙凱雲是誰啊?他可不是一般人,他那股子軸勁兒又上來了。

非得讓人簽三年合同不可,否則就不賣。

而且態度堅決得像塊石頭,怎麼商量都沒用。

機械廠的廠長一看這情況,趕緊給王主任下了死命令:

“咱們可以沒有水果吃,但招待貴賓的水果絕對不能少!”

這話一出,王主任急得團團轉。

畢竟東北一到冬天,冰雪紛飛,彆說水果了,連綠色的蔬菜都難找。

就算去外地采購,一時半會兒也運不來。

眼看貴賓就要到了,王主任心裡那個急啊,簡直比熱鍋上的螞蟻還急。

就在這時,趙凱雲閃亮登場,帶著他的綠色果乾樣品,就像一位救世主一樣出現在了王主任麵前。

於是乎,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趙凱雲憑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和堅定的決心,成功拿下了一份三年的大訂單。

這場“果乾大戰”最終以趙凱雲的勝利告終,而王主任也終於鬆了一口氣,心想:

這下好了,至少不用擔心沒水果招待貴賓了!

趙凱雲懷揣著那份沉甸甸的合同,心中的喜悅如同就像中了五百萬大獎一樣美妙。

這份合同,不僅僅是一紙文書,它是棚子村通往富裕生活的金鑰匙,是村民們辛勤耕耘後收獲希望的明證。

合同上白紙黑字,清晰寫著:每年果乾種類不限,數量上限一萬斤,下限最少得有一千斤。

這簡單的數字背後,將是村民們汗水與智慧的結晶,是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

趙凱雲深知這份合同的分量,它如同一座橋梁,連接著棚子村與外界的市場,為村民們開辟了一條致富之路。

隻要村民們肯付出努力,山裡的野果子就能轉化為真金白銀,讓生活變得富足側底擺脫貧困。

這真正應驗了那句古話:靠山吃山!

這份合同不僅僅是一紙文書,更是一份承諾,一份對棚子村未來的美好期許。

它激勵著村民們更加勤奮地勞作,將大自然的饋贈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趙凱雲相信,在這份合同的指引下,棚子村將會迎來一個嶄新的明天,村民們的生活也將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他哼著輕快的小曲,腳步輕盈得仿佛能跳出水麵,滿心歡喜地踏上了歸程。

沿途的風景似乎也變得更加明媚,每一片樹葉、每一朵野花都在為他慶祝。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