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兩萬兵士,牽製了兩萬劉備軍精銳,並且威脅劉備軍從南方運輸物資的重要渡口之一,自然是劉備軍的眼中釘肉中刺。
可是,黎陽城池經過加固,並不容易攻克,尤其是在冬天。
所以,張合足足守了四個月,手中士兵在劉備軍的圍困和反複騷擾襲擊之中損失了接近一萬士卒。
糧食雖然還沒有耗儘,但是麵對已經修建完善的防禦設施,以及大量的工事,不管是張合還是守城的士兵都逐漸絕望。
尤其是士兵們,他們很清楚,援兵怕是來不了了。袁紹軍甚至連使者都沒辦法送來任何的給養,隻能是帶來一些看上去很重要,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用的東西。
比如說,袁紹送來了敕封縣侯和鎮南將軍的敕命和印信,真的是雪中送花的行為。
可惜,張合確實是一點也不想突圍,他知道自己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突圍。而這些封號,就是袁紹希望他不要投降罷了。
與此同時,劉備軍的勸降也是從來沒有停下來過。
不隻是袁紹知道黎陽是死地,劉備軍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自圍攻開始,黃忠就向張合勸過降。
可是,張合當時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張合也是一代名將,不戰而降太難以接受了。
之後的漫長角力,張合也很清楚,在劉備軍完善的土木工事的基礎上,劉備軍損失不大,可是自己手下的精銳損失不小。
在一場又一場戰鬥中,他手下的精兵也越來越少。要不是劉備軍的部隊和將領完全分離,加上自己又反複得到袁紹賞賜,他可能就真的放棄了。
但是,戰局到了現在這個程度,經過了四個月的戰鬥,他手下如今也沒有什麼堪用的部曲了。
所以,他也在思考,自己到底是不是該投降了。
而恰好,劉備軍派來了一位使者——田疇,要見張合。
張合知道,此時他如果想要活下去,就不能不見劉備軍的使者,除非要他為袁紹死節。
可是,張合想活,那他就隻能是見一見田疇。
開城門是不可能開城門的,他隻能是讓人把城下站著,神情頗為泰然自若的田疇用吊籃請上了城樓之上。
看到田疇如此自信,又儀表堂堂,張合也不得不稱讚一句:“使者好氣度,不知高姓大名?”
田疇笑道:“我不過一敗軍之將,為劉皇叔效力,以贖罪而已。”
這話馬上引起了張合的興趣,他馬上請田疇到自己府上詳談,說說這敗軍之將如何為劉皇叔效力的事情。
田疇自無不可,仿佛毫不在意自己身處敵軍之中,還頗有興致的一邊走,一邊向張合講劉備軍如何應對各種城防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