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重聚任平(1 / 2)

隨著劉備軍在五月初一攻陷了昌邑,孫策和周瑜很識趣的率領兵馬退回到他們當初的防線所在,劉備所統帥的兵馬於是很順利的和顧南行的兵馬是兵和一處,給這一場大戰畫上了一個休止符。

隻是,儘管奪回了任城,但是已經戰死的陳王劉寵也終究無法回來。

所以,眾人是先在陳王府邸裡祭拜了陳王劉寵,然後才聚在一處商議如何進行下一步的行動。

“四弟,此戰我軍雖然討平了兗州和河內一部,但是損失也不小。你覺得我們何時可以奪取冀州全境?”

劉備一邊看著地圖一邊問顧南行。

“大哥,我以為至少要等到秋收之後。各營目前都缺額嚴重,需要補充新兵,也需要重新整編和輪休。此事沒有數月時間難以完成。而且,兗州各地要重新布置防務安插官員,都不是一時之間可以完成的。袁紹此戰主力未滅,可徐圖之。”

顧南行從後勤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這個時代裡,哪怕是顧南行模仿後世軍製構築了以營為核心的部隊,可是也做不到真的如同後世部隊那樣以新兵就可以安排補充這樣的做法。

因為這些營之所以有戰鬥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都來自一地,或許他們執勤在其他地方,可是兵源都是同鄉,才方便管理和訓練。

隻是,這樣也讓這些營的士兵補充麻煩不少,需要的時間也更長一些。

沒辦法,你要炮灰,就地征召平民就行了。若是精兵,那就必須進行艱苦的培養。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時代裡,最具有戰鬥力的大多數是武將自己的部曲。那就是一個一個團結在個人周圍的小團體,他們吃一軍,拿一軍,為將領個人賣命。

為了能夠把精兵和將領分開,顧南行也算是儘力而為了,但是時代和他自身的知識限製了他能夠做到的極限。

當然,這個極限對於如今這個時代而言,也已經是非常超綱的結果了。

眾人聽到顧南行的想法,也都表示了認可,認為為了大軍恢複元氣,休整幾個月進行補充是十分必要的。

“四弟所言極是,我軍如今所仰仗的,就是精兵強軍。補充軍士乃是大事,久戰兵疲,遭遇不測,萬事皆休。隻是,到秋收之前,能恢複幾成?”

劉備再次問了顧南行一個問題。

這一次,劉備軍與袁氏大戰,敗袁紹,破袁術,挫孫策,一路奪取滎陽平定陳留和潁川之外的兗州。

結果本來預期要大戰經年,沒想到袁術軍急於求戰,被抓住機會擊破。讓劉備軍用了大半年時間就取勝了。

袁紹精兵損失近兩萬,袁術十萬大軍損失近七萬,再加上各地守軍,不算逃回去的士兵,劉備軍消滅袁氏精兵近十萬。

這可不是什麼小數目,但是代價就是劉備軍重傷和陣亡的士兵也有九千八百多人,損失馬匹三千四百多匹。

更不要說,長期作戰讓許多士兵如今也是疲憊不堪,全然沒有了最初作戰的銳氣。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