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顧南行才明白過來,劉備為什麼要為他擔心。
沒辦法,親親乃是儒家教化的核心。因為親親必須要重視親族所以才有孝為先,有了孝為先的理念才有忠君的思想,因為天下和家裡的關係一樣,君父君父,正是說明主公和下屬之間的關係。
這在法律和經濟上體現的特彆明顯,所謂父母官,就是管理一地百姓的父母,在家子女對父母處於服從的地位,那麼對於如同父母一樣父母官自然也隻有服從。在這個基礎上,父母官作為一方所有人的父母,你沒有資格和對方討價還價,一切看對方如何以律法審判。
這對於經濟關係也一樣,親人和家人分錢財,強調的是親優先,而不是錢財優先。為什麼吃絕戶,就因為這樣一套體係,以親為優先,經濟分配為次要。
在顧南行這個現代人眼裡,這套體係對商業太不利了。錢財不能厘清,項目不能清晰,生意是做不大的。而錢財和賬目的清晰,就必須要求有一套支持的司法體係。
所以,顧南行就想要在此刻把民法典這玩意兒一口氣掏出來。但是正如劉備提醒的,他這民法要是進入到更大的民事領域,那就不止是一個經濟問題了,而是涉及到文化的部分了。
如果顧南行寫下了關於分家的財產處理細則,一旦出現了兄弟相爭,父子相爭的情況,那對於顧南行和劉備來說,這項改革的輿論壓力都會極大。這等於公開給所有敵人以話柄,讓他們落入輿論上的極大被動。
“這確實是小弟沒有想到的,看來此事確實需要謹慎。”顧南行說完就愁眉不展,因為這顧氏法典的核心部分,非常多的涉及財產,如果處處都要加親屬例外的情況,那這法典和沒寫也沒有什麼區彆了。
他有心針對這種情況進行分析,可實際上一做他就明白,這樣的工作量絕對不是等閒可以完成的。
所以,顧南行長歎一聲道:“看來,我還是太心急了,這辦法暫時是推廣不出去了。”
劉備卻看著他說:“四弟,你又不是非要把這一整部法典都發出來,我們可以一步一步來嘛。”
“大哥,不是我不想,這財產關係最是錯綜複雜,一不小心就要壞事。我……”
顧南行是麵露難色。
“四弟你怎麼突然這麼呆了,既然不好規定那就不規定唄。”
“可是,不規定官吏怎麼斷案呢?”顧南行撓頭。
“你在集市上不也沒有法典,這麼久不也過來了?請民眾和鄉村族老來一起評理,然後我們抽成便是!這樣一來,兄弟你不就把自己從這麻煩之中摘出來了嗎?到時候我們留下文檔記錄,等到彙總多了,再以此為參考。縱有那些親情淡漠之人,也無法做出出格之事。”
“多謝大哥,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如此一來,既可以讓官府獲利,還可以促進商業,更是不必承擔間親的罵名。這可真謝謝大哥你了!”
“四弟,你彆這麼激動,選拔這些評理之人,你還是得和諸位大儒商量,不然還是跑不了你被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