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被關羽擊敗以後,大軍毫不猶豫從薄落亭出發,進軍廮陶,繼續壓製袁紹,切斷了袁紹大軍和北方諸郡的交通線。
劉備知道此事之後,乾脆就沒有選擇回到巨鹿去與袁紹對峙,而是率領一支隻有十營步兵和兩營騎兵的偏師進入巨鹿郡,同時讓牽招幽州軍出兵代郡,展開了對冀北的進攻。
這正是劉備和顧南行商定的計劃,就是要趁著袁紹和關羽在廮陶對峙,一口氣吃下冀北,生米做成熟飯,迫使袁紹退卻。
畢竟,廮陶城防堅固,又可以通過大澤之中多條線路獲得補給。想要圍城作戰,非要劉備全軍才行,這顯然不符合劉備軍如今現狀。
如今的劉備軍最缺的就是機動兵力,把主力全都聚在一座堅城之下,那真是太愚蠢了。要知道,劉備軍三麵受敵,必須要保留部分機動兵力才能維持。
所以,有限的兵力有必要靈活使用。尤其是在完全控製了河間國之後,進軍的道路已經完全打通,這時候劉備就毫不猶豫地發動進攻了。
更何況中山國甄氏可是他正經的親家,而常山國趙氏也是為劉備軍沒少活動。有了他們幫助,再加上不是袁紹嫡係,一直不得重用頗為不滿的趙浮和程央等將領,劉備軍進展神速。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中山國全境、代郡全境,甚至常山國大部都入了劉備的手中。
當然,這也是因為這些區域長期不在袁紹直接控製之下,對袁氏忠心程度遠遜於其他地方的原因。
像是巨鹿郡,被太守應邵打造的如同鐵桶,如今袁氏還在和劉備軍僵持。
隻是隨著糧食耗儘,袁紹已經在計劃逐步撤出自己的主力兵馬,準備留下堅城和劉備軍打消耗戰了。
關羽則是依仗騎兵優勢,繼續斷絕廮陶城給養,讓袁氏大軍蒙受更大的損失,迫使他們放棄城池。
而隨著劉備軍橫掃冀北,廮陶孤城一座,越來越難守,袁紹自然是越來越難以堅持。
雖然汝南袁氏反複發信聲稱袁術援兵馬上就到,會引走劉備的大軍,到時候廮陶之圍自解。
可是,讓他袁紹相信自己那個弟弟顯然是不可能的。誰不知道袁術此人巴不得袁紹趕緊敗到地裡,讓他少一個爭奪袁氏繼承權的對手?
所以,袁紹在廮陶也是沒有多少堅守的決心。他也清楚,如今自己騎兵精銳損失慘重,哪怕劉備軍離開廮陶,收複失地也幾乎不可能,那這個消耗自身實力的戰場,還要留著嗎?
當然,在天下亂局之中,有人和劉備軍一樣頗有所得,可以說是春風得意。也有人和袁紹一樣是頗為失敗,正在無奈歎息。
這最春風得意的,莫過於進軍涼州的曹操曹孟德。那涼州軍確實是天下強軍,又有羌人相助,算得上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想當年以大漢之強盛,麵對羌亂也是國庫虛耗,兵馬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