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下了改革方略之後,劉備和顧南行就開始在自己所控製的青州、幽州和東州三地來回奔波。
與許多人想象中的中央一條命令,,對原有規則的任何改變都會導致各種各樣的問題。
能夠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顧南行這個總設計師反複的講解,並且把問題整理下來記住並一個一個解決。
這就讓劉備和顧南行的隊伍越來越龐大,他們不得不每到一個地方就放下一部分人,然後帶走一部分人,如此反複。但是,這樣的隊伍,對於圍觀者來說倒是頗有孔子帶著三千弟子巡遊的架勢。
好在,劉備軍如今隻有三州之地(實際上是兩個半州),才能夠讓這項改革真正的落實下去。
劉備和顧南行除了秋收回到臨時作為治所的平原縣之外,從殘夏到深冬他們都在各地籌劃以及幫助改革的順利進行。
除了他們自身所在,還派出了賈詡、徐晃、審配、於禁、陳宮等率領的隊伍,反複催辦這些事項。
千頭萬緒混在一起,這半年時間也隻不過搭了個雛形,勉強安置了一部分士兵。同時,也將劉備軍軍精銳進行了調整。至於郡兵之類,那隻能等下一年再進行後續的調整了。
顧南行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也不忘跟賈詡吐槽:“我不想千年之計,這麻煩是馬上就找上門來。不想長遠之計,怎麼能行呢?”
賈詡對此隻能是無奈一笑,要知道積欠士兵糧餉,那可是官軍傳統藝能。欠著就欠著好了,大軍之中,還能造反不成,不想搶劫戰利品啦?
當然,這話賈詡是不可能說出來的,隻能說拚命想出如今解決辦法的顧南行確實是不一般的人物。一個人占據三州之地就有管理天下的準備,那他的誌向還用猜麼,他的能力還需要質疑麼?
隻不過,就在劉備軍緊鑼密鼓的改革軍製,提升己方大軍戰鬥力,同時也在準備加緊籌備水兵營以管理軍艦水軍的時候。袁氏也正在爭分奪秒的練兵,以及剿滅那些在各地反對他們的地方武裝。
從北方的南匈奴,到南方的山越,從白波殘黨到笮融的匪軍,袁氏大軍也是馬不停蹄地在反複向各路敵人進攻。
當然,起義軍這種東西是殺不乾淨的,甚至還是反複的出現。袁氏取之儘錙銖,用之如泥沙,連年用兵怎麼能避免起義呢?
隻不過袁氏這種世家也並不在乎他們,隻要能夠鍛煉自己的軍隊實力,這些人殺了便是。民眾他們並不缺乏,甚至他們還會把那些所謂沒用的人送到江東去,一方麵阻止他們造反,另一方麵也是加強對江東的控製。至於千裡路途之上有多少死者,那就不是他們關心的事情了。
麵對劉備軍擊敗了公孫瓚之後就轉入守勢,整頓內政的做法,袁氏自然是喜聞樂見。
袁紹甚至當著臣屬的麵嘲笑劉備:“如今天下英雄爭奪漢鼎,那劉備居然還真的聽從長安那群廢物之言,退守一隅之地。如今我袁氏儘得中原膏腴(冀、並、兗、豫、楊、徐)之地,到時候百萬大軍齊聚,看他還怎麼張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