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漫長的等待,與一瞬間激情的結合體。
從古至今皆是如此,在大多數時候,戰場上的人們隻是徒勞的坐著,等待命運的召喚,等待最終的結局。
對於許多人而言,這種等待是極其漫長而痛苦的,仿佛是憋著一口氣,卻始終憋不到頭。
而劉備軍在這方麵就好得多,因為他們不僅有軍事技能的操練,還有讓士兵們識字學習軍規的學校,以及給軍官們準備的課程。
當然,除此之外,顧南行還會把曆史上著名的戰例和名人事跡編輯成故事來教育士兵,以及給所有人解悶。
也正因此,劉備軍的士兵在這漫長的等待裡,算是保持了不錯的士氣,以及有效的戰鬥力提升。
這當然離不開劉備對於課程的反複琢磨和錘煉,所謂教學相長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
劉備自己相當尊師重道,所以在給彆人做老師這方麵也是對自己要求相當嚴格,不僅反複修改教範,如何講課讓人能夠更好的理解和聽懂,也是他研究的重點。
所以,他給高順上的第一節課,就讓對方折服。高順不僅奉他為師,更是真的以仆人的禮儀侍奉劉備。
不得不說,有了上了這一手之後,三國第一魅魔的威力真的是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對於武將來說,真的是很難抗拒,劉備這充滿魅力的解說。
顧南行對此隻能表示,以後我繼續多拐點人回來,讓劉備軍更加強大起來。
至於顧南行之所以會來到劉備身邊,自然是在監督一場大戰的後勤工作。
因為秋收已經結束,袁紹已經開始整備征募軍隊,準備與劉備軍進行一場大戰。
而劉備軍要出征就必須要提供增援和支持。所以,顧南行帶著高順的陷陣營前來,主持後勤工作,以及調遣援兵的計劃。
在兗州,和袁芳當初的計劃相似。隻不過變成了鮑信和鮑忠帶著太史慈和於禁,率領三萬人馬前壓鄄城,收三城之間良田之稅款錢糧,並且征集兵馬以為後備。
在他們進兵完成之後,也就基本不再需要顧南行協調了。更何況,有了陳宮之後,再加上於禁軍中參謀,鮑信軍中之事,顧南行再參與,也有越俎代庖之嫌。
但是,兗州南北兩岸都需要船隊,其中協調的工作給誰都不合適,就隻能是顧南行來做。才讓顧南行暫時是和劉備暫時是兵合一處,準備與袁紹的冀州軍大戰一場。
袁紹這一次出兵,之所以會準備到秋收之後,就是因為他這次為了彰顯自己的能力,調集了足足十萬大軍!手下將領顏良、文醜、張合、麴義、淳於瓊,除了在經營並州的高攬和高乾等人,都在此地。文臣更是從荀諶、何隅這些舊臣,到田豐、沮授這類在冀州招募的新人都集中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