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袁芳在收到了高順戰敗的消息之後,隻是冷冷的把這消息扔到了一旁。在他看來,這就是世家子弟不按天命,不按照自己的使命工作,把心神用到了作戰這種事情上的結果。
他袁芳熟讀兵書戰策,天下兵法無有不通,自討伐黃巾起,汝南的黃巾在他的計謀下是除了兵敗就是兵敗。
可惜,他看不起的袁紹和袁術如今都身居高位,各自在爭奪袁氏繼承人的位置。把他這個真正符合士子身份的人排除在外,袁芳心中一直是充滿怨言的。要知道,他們袁家四世三公,哪有讓這種當武將的人繼承的道理?
他袁芳就要撥亂反正,讓袁氏的繼承人換成他自己這個真正的繼承人。不過,這也意味著,他需要設法獲得更多的功績,比如說取得一場徹底的勝利。
兗州士族的失敗在他的意料之中,或者說兗州士族不失敗,他還沒辦法控製這些人。
接下來,如果是他輕鬆取勝,那麼兗州就可以作為他的基本盤之一進行擴展。就像豫州世家多半支持袁術,冀州世家多半支持袁紹一樣,他要有了基本盤才能和其他兩個不體麵的人爭奪繼承人的位置。
至於失敗,他袁芳神機妙算熟讀兵書,怎麼可能失敗。對麵可都是行伍出身,怎麼能和他在用兵上一較高下?
那些非要粗鄙的進入行伍的兗州士族的失敗,恰好證明了這一點,證明了真正的士族該做的就是製定出完美無缺的計劃。
按照高順和逃回來的殘兵敗將所說,兗州士族兩萬兵馬與一萬劉備軍精兵較量三戰三敗,除了高順的精銳保存下來了八百多人,其他人就隻剩下了兩千多殘兵敗將。
袁芳並沒有苛責,反而是安慰了高順幾句之後,再次讓高順的精銳成為了自己的先鋒軍中的一員,許諾讓他報仇雪恨。隻不過,把高順的隊伍位置,就放在中軍之前的先鋒位置上,周圍全都是袁芳的部隊。
正所謂大敗之中不是強的離譜,就是開溜的太快。袁芳就要試試這個高順到底是什麼成色。
順便,他就把大軍如何列陣的安排給定了下來,在眾將麵前,一副要再與劉備軍一決高下的感覺。
同時,他還讓高順給眾將講述他們戰鬥的經過,讓眾將小心劉備軍的戰法戰術。總而言之,看上去一副緊張備戰的姿態。
其實,這一切在袁芳看來不過是為了讓這些家夥能夠為自己賣力的方法而已。他真正的殺招是,在範縣那兩萬精兵,將會有一萬人馬,乘小舟順流而下,從範縣直接漂流到茌平。
然後奪取這座劉備軍的糧倉,管劉備軍多強,不都隻有束手就擒的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