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軍又非常明確地不濫殺俘虜,這可是從黃巾時代就廣為人知的事情。那出現逃奔劉備軍的士兵,以及大量準備投降的指揮官。
不等劉備大軍集結完畢,這些人就已經和於禁約好了開城投降的時間,準備把城門打開引入劉備軍清剿張純一黨。
眾將都知道,這是於禁的功勞,所以哪怕眾將都到了,也沒人去與於禁爭搶這份功勞。
不過,作為頗為投契的師生,審配關於此戰配置還是給了於禁不少建議。
不管是如何攻城,也是指點了一些於禁如何在諸將裡打開關係的方式。審配終究那是聰明人,他之所以那麼嚴苛,很多時候也是涉及到了不得不爭的內容。真的涉及人情世故方麵,審配對火候的把握那也是不錯的。
在審配的建議下,奉高四個方向,於禁請趙雲從東門殺入,請太史慈從西門殺入,他自己率軍從南門殺入,而北門他則是請徐晃埋伏。
這樣幾個和他資曆差不多,或者資深一點的劉備軍將領,都能夠得到一個立功的機會。這絕對能夠改善他在劉備軍中的人緣,也讓他不至於因為平日裡那副嚴肅的樣子,得罪太多的人。
對此,這幾位都是心思通透之人,一看便知,也並沒有什麼搶功的意圖。哪怕趙雲和太史慈在騎戰方麵都是頂尖的好手,在張純的手下開城之後,他們也都沒有像是往日一樣帶著騎兵勇猛突進,反而是控製城中的其他地區。
至於徐晃,他作為和於禁合作最久的將領,他也肯定不會爭功,甚至主動帶領部隊現身,讓張純不要輕易選擇從這個方向逃跑。
就這樣,於禁帶著人馬一鼓作氣是殺到了原來的太守府,也就是現在張純府邸所在的地方。
混戰之中,張純府邸的大門已經被打開,親兵們正帶著張純準備突圍逃跑。可是,於禁安排的防線,如果不是固若金湯,那他就不是以嚴謹威嚴著稱的於禁了。他的部隊法度森嚴、秩序井然,張純親兵連續衝擊了幾次,都沒能衝殺出去,被圍在了府中。
眼看著已經逃生無望,張純在太守府的後宅點起了一把火之後拔劍自刎。
這一切在於禁眼中並沒有什麼區彆,他張純是活是死都不能改變他的作戰節奏。隻不過,隨著著火他更快的解決了還在抵抗的張純親兵而已,這讓於禁可以更快的開展救火工作。
由於於禁準備充分,大火很快就被撲滅,張純的屍首都沒來得及被點著,就成了於禁的戰利品。這少了一條胳膊的屍體太過容易辨認,經過確認之後於禁拿下了斬首張純的功勞。
劉備在於禁完成了這項功績之後,從濟北相鮑信那裡借來了於禁,並將他也升了一級。
同時,讓孫乾帶上張純的首級前往長安,向漢庭獻上這泰山賊被徹底平定的消息。這既是向所有人宣示自己的實力,同時也是在向控製長安的董卓要求點實際的獎勵。
否則,劉氏憑什麼繼續頂在對抗袁氏的第一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