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讓袁氏布局完成,就真成了五國伐齊的局麵。”
關羽捋著長髯看著這時局圖,不由得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不錯,所以我們不能讓這個局麵形成。”
審配點頭說道。
“那正南你有何良策?”
劉備直接開口問。
“我以為首先要平定張氏叛軍,然後義助諸郡。天下皆知孫堅斬殺荊州刺史乃袁氏指使,諸郡縣各位大人自然有所憂心。袁氏進則我助,不僅有助於主公積累人望,更可以擴充勢力,一舉兩得。”
審配說完,眾人都陷入了思考。
“審先生,俺覺得這計劃沒啥問題。就是這樣等著挨打,俺覺著太難受了。”
張飛那是心直口快的把諸位將軍的心聲說出來了,這一群武人,可沒有一個習慣於被動挨打的。
“正南之策乃正論,我軍之所以無往而不利,除了諸位將軍武藝超群之外,那就是我軍每次出征都名正言順,將士們與各地都能夠同心協力,方才有如此戰果。因此,我等必然要重視這名正言順四個字。但是,這也不意味著我們就不能做點什麼。”
賈詡起身之後,眾將紛紛側目,看著他想要說什麼。
這時候,賈詡就開始展示他的的才能了。
他首先在地圖上圈出了五個圈,分彆是涿郡、渤海、東郡、陳國和廣陵。
然後賈詡開始進一步闡釋他們接下來的計劃——以北製南,奪取冀州兗州。
而這五個圈裡的就是如何推動這個計劃的主要區域。分彆對應他們不同區域要采取的不同對策。
幽州乃是他們一切布局的重中之重,既是劉備軍的兵源地,也是重要的馬匹來源,這是絕對不能丟的。一旦幽州有失,則不論他們在兗州豫州和徐州取得多少戰果,最終都是五國伐齊的局麵。
那時候,己方精銳越打越少,對方越打越多,遲早會麵臨崩潰。所以,劉備軍要優先控製北方,保證兵源和馬匹供應。
這時候,涿郡公孫瓚和渤海太守田疇就關鍵了。不管是支持渤海繼續保持獨立於袁紹的控製,還是遵照幽州牧劉虞的要求,輔助進攻涿郡公孫瓚,都可以稱之為合理的參與進去。到時候,劉備軍主力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與袁紹軍做過一場。
取勝以後,恢複代郡,順便控製中山郡和常山國、清河國、巨鹿郡這些地方豈不是順理成章?
一旦占有了這些區域,不僅有糧食更是有兵源,讓劉備軍在武力上立於不敗之地。
隻不過,要實施這個戰略,主力北上對付最難對付的敵人,意味著兗州、豫州和徐州必須要守住。
而這三個方向想要守住,其核心就是東郡、陳國和廣陵。
不過東郡與陳國和廣陵還不一樣。如果說陳國和廣陵分彆是借助陳王劉寵和廣陵陳氏等的力量設法牽製袁氏和陶謙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