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也很清楚此事,甚至這次行動就是他帶領的。
他為什麼在此地?
薊縣之戰以後,他帶了五百精兵來到廣陽城下,想要研究一下能否把伏擊的地點設的更近。沒有了薊縣之敵的影響,兵力調配變得充裕的劉備軍,已經有了更多可以嘗試的策略。
現在自然是好機會,徐晃親自帶領隊伍,帶著五百精兵,押送著受傷的張冠手下往城裡走。
城中之人自然是不敢怠慢,他們大多數是臨時抓的壯丁,這次帶出去的精銳裡。大多數人的軍銜都比他們要高,可以說除了城門守將之外,所有人都不可能無視這些傷兵。
然後徐晃和他的五百精兵順利的奪下了城門,幾乎是兵不血刃。然後鮮於兄弟的人馬便成批成批地開進城中,在投降了的士卒的引導下,那是迅速的倒戈了。劉備軍對士兵的口號一向是,隻要你反正的早,那麼你可以成為漢軍的一員,免除所有的罪責。
唯一的衝突,就是張群的手下,看到張冠的手下之後,刻意想要挑釁引發了不大不小的流血衝突。但是隨著徐晃幾斧下去,所有有意見的人都沒了意見,這些壯丁士兵很默契的賣了為數不多的張氏軍官與官吏。
到臘月二十五日申時,整座廣陽城就被劉備軍徹底控製,其中死傷甚至沒有上午張冠猛攻鮮於兄弟營地產生的死者多。
沒辦法,在古代社會,對於拉丁組成的隊伍,甚至是大多數不能稱之為精銳的軍隊。失去了主要的管理者之後,他們確實是比一群聽不懂人話的野豬更好控製。
野豬你還得去抓,而隻要策略合理,這些人投降的速度,甚至比你想象中的還要快。
而此時,張氏兄弟終於在行軍之中發現了對方。
兩人相見之後,才意識到,這一切都是漢軍設下的局。隻不過,他們猜錯了漢軍的目的,以為這一切是為了賺取廣陽城。
所以,張冠和張群兩個人又吵起來了。張冠覺得,廣陽城兩萬人駐守短時間內根本不會陷落,他們應該先去薊縣打垮漢軍主力。而張群覺得,漢軍既然想要賺取廣陽城,肯定是會大軍前往廣陽,隻要先擊潰漢軍主力於廣陽城下。
兩個人都非常自信,並且試圖爭一下這擊敗漢軍的首功,完全不顧路上遇到的逃兵告訴他們張純的精銳已經被漢軍主力擊敗了的事實。
隻不過,張冠認為漢軍主力損失慘重,我們直接殺到薊縣之後,就可以輕鬆全殲對手。而張群覺得,漢軍主力不堪一戰,回頭之後殲滅了圍攻他們的部隊之後,他們再出兵就可以徹底解決漢軍。
最終,討論了一個時辰之後,他們決定明天再決定到底怎麼走。
這個主意讓他們避開了牽招率領的伏兵,也避免了在城下遭到徐晃和鮮於兄弟準備好的埋伏。也不知道,他們這是運氣好,還是運氣不好。
他們這一做法雖然避開了伏擊,卻不得不迎接劉備軍所有精銳同時發動的猛攻。
誰讓他們停留的這個位置,恰好是一片開闊地帶,在避免成為伏兵的目標的同時,也成為了原野上的燈塔,讓斥候想不發現都難。
而擊敗張純奪下薊縣之後,劉備軍所有的主力都得到了解放,本來還想著騙出廣陽城中叛軍之後會花費一番功夫。
可沒想到如今他們竟然在平原下寨,還疏於防範,把自己變成了巨大的靶子。麵對這樣的戰功,不僅僅是劉備軍的騎兵,牽招所帶來的邊軍、桃園莊客,甚至徐晃率領的精銳步兵都沒辦法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