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顧南行又拿出了自己給這些軍士上課的計劃。這些被選中的士兵,要定期在軍營中學習研讀記錄著這些作戰方式的木板。每一塊板子就記錄有一種情況下該怎麼做的內容,以及對應的戰例。然後,還要有一名將領,來講解這個戰例,來說明這個這個戰例在具體的戰鬥中到底是怎麼應用的。
可是,看到這個上課日期,眾將紛紛表示,要不然把自己的上課日期往後推一推,需要準備的東西太多。唯有張飛表示,這顧南行不是把要講的內容都寫上去了麼?為什麼還要推遲上課的時間,照著說不行麼?
劉備見狀,隻能拍了拍張飛說:“三弟,隻是照著講當然容易,但是要想讓軍士們懂得行軍作戰,隻靠如此怕是不夠。不如三弟,以後我們上課你也跟著一起,將來也有益處。”
“大哥,俺能不去麼?”
“三弟……”
在劉備慈祥的微笑下,張飛不得不接受,以後每次上課他都要去旁聽的結果。
而其他眾將也在劉備的熱情邀請下,每個人都分到了一部分課程的準備工作。大體上,劉備和關羽是戰陣部分的主要編纂人,徐晃專門負責步兵部分,黃忠專門負責設計弓弩的部分,顧南行則是負責後勤和獎懲之事。
當然,還有一個人需要利用起來,那就是一直在旁邊看戲的賈詡。要真的論指導軍士如何成為一名軍官,那這裡沒有人比賈詡更加適合。
所以,賈詡隻能一臉無奈的接下了最困難的工作——在顧南行這個不太靠譜的基礎上,編纂一個大綱,讓眾將能夠往裡麵填寫內容。
這倒不是說賈詡不願意,正如賈詡所說:“此亦千年之計也……”
雖然說,這書肯定成不了儒生士族之間傳頌的經典,但是以其實用性,賈詡相信這東西肯定會被未來的軍隊采用。那麼,一開始編寫這書的作者們,未來影響力也絕不會小。他感慨的是,給他編纂的時間太短了。
諸將編寫內容也要時間,而距離士兵們放假結束,回來開始上課也就一個多月的時間。所以,賈詡最多隻有五天的時間去完成這份大綱。要讓他在五天的時間基礎上,編寫出一份可能傳承千年的大綱,哪怕是顧南行說這個可以不斷修訂,賈詡也不願意輕易的做一份湊合的玩意兒。
所以,經過了五天的通宵加班,頂著黑眼圈的賈詡將自己編纂的綱要交給了同樣有點黑眼圈,一直研究怎麼寫序言的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