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自然的規律來調整自身的狀態,這是先賢傳下來的養生道理,我在學習,但是卻也隻是略懂一些皮毛,做不到自然而然。
我身在世俗,心中縱想超脫,可是又怎麼能夠真正做到呢?
至於耳聰目明,壽命悠長,這是養生有道的人就可以做到的,我能夠到這一步,都是依賴於先賢傳下的各種養生之法,這些都是前人的智慧,我隻是享受了他們的成果,因此,我又如何能夠擔的起至人的名號呢?”
道人聞言接著道,“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道友不是真人,不是至人,可是道友能夠安處於天地自然的正常環境之中,順從八風的變化規律,使自己的愛好同世俗社會相應。行為不離開世俗的一般準則,舉動也沒有仿效世俗的地方而保有自己的風格。在外,他不使形體因為事物而勞累;在內,沒有任何思想負擔。以清靜愉悅為本務,以悠然自得為滿足。所以你的形體不易衰憊,精神不耗散,這是聖人之相。”
劉安依舊搖頭,“安然處事,這是內心的修養,順應世俗的變化,而不動搖本心,這是有大智慧才能做到的,這在我看來,我依舊不能做到,我離聖人,也還遠的很呐!”
道人聞言哈哈大笑,“道友不是真人,不是至人,亦非聖人,那總是賢人了吧。
賢人能夠依循天地的變化、日月的升降,分辨星辰的運行,順從陰陽的消長,適應四時的變遷,追隨上古真人,使生活符合養生之道,這種人也能增益壽命而接近自然的天壽,我看道友就是這種人。”
劉安再度搖頭,“我當不得真人,成不了至人,稱不得聖人,也做不了賢人。
天地陰陽的變化無窮無儘,我偶然與天地交感,所見不過滄海一粟,卻仍然讓我感到震撼,天地的變化是何其的偉大啊,四時陰陽的運行是因為有大道在維持,我不過是窺見了九牛一毛,又怎麼能夠算得上是了解呢?”
白衣道人聞言笑問,“道友明明修為如此之高,卻又不是以上四種,那麼道友是什麼人呢?”
劉安笑道,“天地本宗,萬物一同!
天地在我的眼裡就是老師,萬物在我的眼裡就是我的同類。
我追尋天地的道理來印證我自己的想法,我觀萬物的變化來應證自己的變化,我是天地的弟子,是萬物的同類,我是一個,天地之間的求道者。”
道人聞言哈哈大笑,“天地之間的求道者,我且問你,你所求的是什麼呢?”
劉安笑道,“我所求甚大,卻是無法言說。”
道人聞言點了點頭,他起身為兩人倒滿酒,接著笑道,“道友雖不是黃帝所說的四類人,可我看,是此四類不能包括道友矣!”
(天地本宗,萬物一同,以後這個就是劉安的核心思想了哈!)
劉安與道人一邊飲酒一邊高談闊論,不知不覺中,太陽已經完全下了山,而兩人卻對此毫無所覺。
正所謂,“談天說地有妙意,論古說今證道心。”
不知多久過去,天上繁星閃爍,道人已經喝了個大醉,他拉著劉安的手臂,眼神飄忽,笑道,“我遇道友,相見恨晚,隻可惜明日我就要遠遊,以後卻不知什麼時候再能相見。”
劉安笑道,“相逢就是有緣,我與一些人相處很久,卻不如與道友這次相逢來的有意義,如此,又何必在乎長久呢!”
道人聞言放聲大笑,“好,好,好!”
說罷,白袍道人仰頭躺倒,大睡了過去。
劉安見此一笑,站起身來,將道人扶回了屋內,又收拾了桌上的杯盤狼藉,徑直離去了。
回到屋內,劉安側臥而眠,他的心神飄忽間,入得了內景,卻是不再盤坐於亭中,而是下了仙山,暢遊天地去了。
……
第二日,劉安早早起來,山中的許多道士也剛起,劉安出門就見老道站在院子裡打拳,他笑了笑,卻沒有去如往常般演練,說到底,如今他起心動念間,比之真正來演練的效果也無二分彆。
劉安邁步在小路上,迎著天邊的晨曦,吞吐呼吸著山川之中的靈氣,朝著另一座山頭緩緩走去,然而剛走沒幾步,就聽見身後傳來老道士的呼喊。
“真人,等等我。”
劉安回頭,朝老道笑問,“道長有什麼事?”
老道聞言笑道,“就是想跟在真人的身邊體悟這武當的山川靈秀。”
劉安笑了笑,也沒有拒絕。
老道跟在劉安的旁邊,忽然感慨道,“當我像真人這個年紀的時候,我才剛剛踏上修行路沒多久,如今幾十年過去,見到真人,簡直無地自容。”
劉安搖頭笑道,“各人有各人的緣法,道長也無需太過介懷。”
老道一笑,“真人說的是。”
劉安搖頭朝他道,“你我都是修行中人,就稱道友吧,我當不得真人二字。”
老道一愣,接著道,“真人的修為深厚如大海,廣闊如天空,怎麼當不得真人?”
劉安沒有回答,隻是搖了搖頭,“還是稱道友吧!”
老道也沒有再堅持,點了點頭,“能與真人做道友,是老道上輩子修來的福分。”
劉安搖頭笑道,“道長不必如此。”
老道一笑,“我說的可是實話,像道友這般修為的人,這個世界上,還能找出來幾個呢?
而我卻一下就遇到了兩個,這就是我的福分。”
說著,他忽然又道,“我記得我有個師侄,年齡比道友稍長,隻是也許久沒有見過了,那時見她,還心高氣傲的很,若是讓她見到道友,那才能讓她明白什麼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了。”
劉安笑而不語,道人說著,不知想起來了什麼,又有些傷感,一時無言。
卻在這時,兩人來到了一處山頂,這山頂上有一個鐘亭,鐘亭裡掛著一口大鐘,那鐘約摸有兩三人高,古意蒼蒼,傳承不知多少年了。
一個道士,正焚香朝四方禱告,其口頌“聞鐘聲,拜老君,離地獄,出火坑,願成道,度眾生”。
這是晨鐘禱告,那道士念完後,將手中的檀香往香爐裡一插,來到那齊腰粗的龍頭鐘杵前,擺了一個架子,身子一沉,他這個架子一擺,氣勢立馬不一樣,像是一個鐘,接著他雙手一劃,帶起一道軌跡,一下就搭在了那鐘杵上。
道士口中還念,“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