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毫不客氣穩穩的回擊了曹百裡。
曹百裡不敢退讓,身後有那麼多高官盯著,退就太沒麵子了。
“林大人,刑部什麼時候欺負人了,請你不要亂講,曾侍郎在刑部勞苦功高,你揪著不放是什麼意思?你不要以為有人給你撐腰,你就能為所欲為了,朝上有這麼多大人,可不會允許你胡來。”
曹百裡口不擇言連這個都講了,這是在說皇帝麼?
皇帝很生氣,一個小小的刑部尚書竟敢含沙射影射他,簡直沒了規矩,皇帝必須訓一訓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
“曹尚書,你膽不小嘛,學會訓人了,林樞密是你能訓的麼?你也配訓人麼?刑部在你的帶領下一日不如一日,侍郎當街指使護衛殺人,這是要乾什麼?你們刑部是要造反麼?”
皇帝給刑部扣了一頂大帽子,曹百裡不好再妄自胡講了,他看了一眼陸知心,希望陸知心能幫他解困。
陸知心哪有心思幫曹百裡解困,他掃了一眼中書侍郎郭亦鎮,意思是要中書侍郎郭亦鎮出馬。
老大明示了,郭亦鎮不敢退卻,他一個箭步便到了林哲的跟前。
“官家,曹尚書也算不錯了,刑部在他的帶領下不說很好,但也蠻有起色了,比之前好多了,至於曾侍郎之事牽扯頗多,不能簡單算在曹尚書身上,且曾侍郎有這般舉動主要是受劫持影響,沒有劫持哪會出人命。”
中書侍郎郭亦鎮冒著很大的風險替曹尚書解圍,曹尚書感動的眼淚水都快出來了。
皇帝對此很有意見,皇帝本就看中書侍郎郭亦鎮不順眼,對中書侍郎郭亦鎮的強出頭自然不放過。
“郭侍郎,你怎麼喜歡信口開河?你以為你這麼吹棒刑部,刑部就翻天了麼?還受劫持影響,若不是曾侍郎品行有失,誰會去劫持他?你們兩個蛇鼠一窩就不要參和曾侍郎一案了,曾侍郎一案由大理寺秉公處理,還有那個劉知諫宿娼一事必須嚴肅處理,中書門下先擬條文,至少官降一級罰俸半年。”
皇帝腰板挺直,不但令曾侍郎一案由大理寺秉公處理,還給出了處罰劉知諫的最低標準,不算那己打的十大板,還得降官罰俸。
眾高官聽聞此言都驚呆了,爭了這麼久怎麼還是這結果,到底是哪出了問題,搞得皇帝今日這麼猛。
皇帝不怕把咱們逼急,咱會狗急跳牆了麼?眾高官心頭不爽,一齊看向陸知心,希望陸知心能扭轉乾坤。
陸知心這會心裡異常著急,他現在還不想跟皇帝翻臉了,可不翻臉又救不出曾侍郎,但真要為救曾侍郎跟皇帝翻臉,陸知心又覺得不劃算。
陸知心正兩徘徊之際,陸飛揚說話了,陸飛揚雖然官小,但他還敢這個時候說話,足見他的膽量不小。
“官家,關於如何懲罰劉知諫,陸中書己作安排,不日將宣布,至於曾侍郎一案,微臣以為既然爭議這麼大,就該組織會審,而不該由大理寺單獨審理,再說回曾侍郎的案子,曾侍郎的案子其實並不大,主要是因劫持引發的,而劫持朝廷命官本身就是重罪,就該嚴懲的,如果因一些其他原因放過劫持朝廷命官的刁民,隻怕刁民會得寸進尺,以後劫持朝廷命官會成風。”
陸飛揚以退為進,以爭議大為由要求會審,其實就是為了脫曾侍郎的罪。
林哲立刻婉拒了陸飛揚的提議。
“陸舍人,你就彆拐彎抹角了,想放曾侍郎明說,耍這點小聰明乾什麼?”
陸飛揚一臉的正氣。
“林大人,這怎叫耍小聰明?這明明是爭議大要平息爭議,你連這都不懂嗎?”
陸飛揚似乎在教林哲怎麼做事,林哲哪會讓他教。
“陸舍人,你耳朵怕是有問題,官家己經把案子交給大理寺了,你還囉嗦什麼?你是不是故意的?這也是官家仁慈,若是官家計較,僅憑這個就可以治你一個大不敬之罪。”
林哲可不是在嚇唬陸飛揚,說不定皇帝就會如此,不過陸飛揚不怕,有陸中書在,即便刀架陸飛揚的脖子上,陸飛揚也不會皺一點眉頭。
“林大人,下官聽到官家講了,不過下官認為官家所講欠妥當,下官有責任向官家進諫,這也是做臣子的本份。”
陸飛揚這話說的比唱的還好聽。
皇帝不耐煩了。
“陸舍人,你做好自己的事就不錯了,朕己經決定的事就不勞你多嘴了,你要是閒得無聊想管閒事,你大可以去掃大街。”
皇帝居然要陸飛揚去掃大街,這說明皇帝己經看陸飛揚不順眼了。
陸飛揚剛還自信滿滿,被皇帝這樣一說,他麵子上有點掛不住,可他不敢找皇帝的麻煩,他隻能是緘默了事。
趁這會工夫,陸知心也想好對策了,他頭一歪對皇帝說:“官家,其實陸舍人講的蠻有道理的,官家為何不接受?難道官家就是這樣對待忠臣的?”
陸知心把陸飛揚比作忠臣,似乎在質問皇帝。
林哲必須攔住陸知心那顆不安份的心。
“陸中書,你認為陸舍人講的有道理,並不能代表就真的有道理,至於官家不接受,則正好說明陸舍人講的不對,陸中書你可能要改變一下認知,你不要以為你所認為的都對,把錯誤的再強加給彆人就更不好了。”
林哲可能真沒把陸知心放在眼裡,不然他真不敢這樣說。
眾高官都為林哲的這番話捏了一把汗,他們生怕陸知心會大暴發,那樣的話就麻煩了。
其實為曾侍郎的事爭論到這種地步,己經算是儘力了,再下去隻能是兵戎相見,不然真改變不了皇帝的決定。
而皇帝之所以今日如此強硬,可能就是想看陸知心的反應,或許放棄曾侍郎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眾高官中有不少人想打退堂鼓了。
這可不行,郭亦鎮絕不會答應,郭亦鎮跟曾侍郎有幾十年交情了,兩人一同入朝為官,又先後當上了侍郎。
如果這一次救不了曾侍郎,讓他陰溝裡翻了船,郭亦鎮一輩子都不會心安,郭亦鎮必須做最後一搏。
“林大人,你怎麼跟陸中書說話的?你眼裡還有沒有陸中書?一件劫持朝廷命官的案子硬是讓你辦成了刁民被殺案,你怎麼下的了手?你不怕惹眾怒嗎?”
郭亦鎮這會也不顧忌皇帝的感受了,他對林哲發出了一連串質問。
林哲早料到了郭亦鎮會有如此反應,因為他知道郭亦鎮跟曾侍郎交情特彆好,雙方都能為對方做任何事,但這也隻是他們之間的事,林哲沒義務慣著他們。
“郭侍郎,林某可不會阿諛奉承,你想聽好聽的恐怕沒得聽,如果你不習慣,你完全可以選擇閉眼加捂耳朵,這樣你看不到不順眼的,這樣的話什麼煩心事都沒了,如果你異想天開曾侍郎從詔獄出來,那對不起,你這個要求林某無法滿足,另外林某要強調一點,如果明日中書門下尚不能正確處罰劉知諫,那對曾侍郎的處罰隻會加重。”
林哲這話厲害,把曾侍郎與劉知諫捆在了一陀,等於是在逼中書門下處罰劉知諫。
這太他媽欺負人了。
在場的高官們群情激動,他們真想衝上去狠扁林哲一頓,好出心中的這口惡氣。
陸知心看大家很激動,他自然得強硬一點。
“林大人,聽你這口氣,完全是你想怎樣就怎樣了,怎麼,你成大宋朝一霸了?我等是不是都要看你的臉色行事了?”
陸知心黑著一張臉,完全是在質問林哲。
林哲麵帶微笑,說:“陸中書,你誤會林某了,林某一向嫉惡如仇,對貪官汙吏向來不手軟,你們中書門下不處罰宿娼的劉知諫,其實就是包庇他,林某是絕對不會放任不管的,如果陸中書表裡如一的話,就該想想如何正確處罰劉知諫。”
林哲一點不知收斂,反而變本加厲說陸中書表裡不一。
這話就過分了,連皇帝都不敢如此說陸中書,你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憑什麼這樣說。
中書侍郎郭亦鎮護主心切,他急不可耐開腔了。
“林大人,你真是膽大包天,敢一而再的攻擊陸中書,你是不是自認你做的一切都對?我們做的都錯?如果真是這樣,那你也太自信了,以劉知諫那個所謂的宿娼案為例,你就明顯帶有打擊報複之嫌,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擅自杖責朝廷官員,己經是觸犯大宋律了。”
郭亦鎮為了陸知心也是蠻拚的,他或許想借劉知諫宿娼案來翻盤,把林哲打下去。
“郭侍郎,劉知諫宿娼案己是鐵案了,你就不要再囉嗦了,剛官家也宣布了最輕處罰意見,你要逆天而行麼?”
林哲實在不想跟郭亦鎮囉嗦,把皇帝抬出來壓郭亦鎮最省事。
果然,中書侍郎郭亦鎮聽到是皇帝的意思後便有所顧忌了,不料參知政事錢伯華跳了出來,他直指林哲越權了。
“林大人,鐵不鐵案都是你講的,官家也是受了你的蠱惑,你如果真有你講的那麼好,就應該心平氣和的接受大家指正,讓案子接受複審。”
錢伯華似乎不怕皇帝,要不然他不會說蠱惑兩字。
林哲真心很煩,他估摸著皇帝也很煩,便說道:“錢大人,你就死了這條心吧,你們沒有實質證據的話,誰也彆想拖曾侍郎出來,另外曾侍郎的案子就講到這,再有胡攪蠻纏者,林某概不理睬。”
林哲語罷從容不迫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了,沒有一點拖泥帶水。
眾高官都被林哲這般操作驚呆了,這得有多大勇氣才敢如此無禮,還有沒有王法了?背靠皇帝就敢如此麼?
現在怎麼囂張,以後就會怎麼倒黴,這個規律誰也逃不過,眾高官想到這便沒那麼計較了。
皇帝見此情形趕緊令內侍官宣布退朝,內侍官正欲開口,龐賢東又出幺蛾子了。
“官家,先不忙退朝,微臣想來談談原大理寺卿高大人遇害案,微臣認為高案的元凶應該不是承王府,承王府沒道理替他人掃除升官障礙,林大人根本沒有細查此案,草草將此案原凶歸於承王府是有私心,因此微臣以為必須重查高大人遇害案。”
龐賢東劍指林哲,眾高官趕緊大聲附和,他們為恐皇帝不肯,一窩蜂擁了上去,企圖正麵施壓於皇帝。
林哲自人群中立出,麵對矮胖的龐賢東。
“龐樞密,你休得胡來,高大人遇害案由大理寺審結,一乾凶犯也已服法,你再提重審就是居心不良,莫說官家不肯,即便肯也輪不到你龐樞密提,你提就是不行。”
林哲沒給龐賢東一點麵子,對著龐賢東就是狂擊。
皇帝看林哲一點不講客氣,他也來神了,對著龐賢東也是一頓猛批。
“龐樞密,你能不能乾點正事?不能乾正事就告老還鄉得了,大宋朝不差你一個做官的,你若臉皮薄就該識趣退讓。”
皇帝的猛批比林哲的更甚,龐賢東不光沒麵子,顏麵還受損了不少,中書侍郎郭亦鎮不得不緊急施以援手。
“官家,龐樞密一向忠心可見,雖然龐樞密不是查案能手,可他講的蠻有道理的,連他都看出高大人遇害案沒有真正查清,足見大理寺在此案上有徇私舞弊之嫌,為公平起見,也為驗證大理寺的忠心,必須複查高大人遇害案。”
中書侍郎郭亦鎮口氣很強硬,似乎不太怕皇帝訓他了。
林哲甩了郭亦鎮一眼。
“郭侍郎,你想要複查高大人遇害案,不是不可以,不過你首先得拿出證據出來,證明承王府與高案無關,否則你就是無中生有,有擾亂大理寺之嫌。”
林哲要中書侍郎郭亦鎮拿證據出來,中書侍郎郭亦鎮哪裡拿的出來,中書侍郎郭亦鎮隻能跟林哲強辯。
皇帝看中書侍郎郭亦鎮不住口,他對著中書侍郎郭亦鎮又是一通猛訓,訓的中書侍郎郭亦鎮一愣一愣的,把眾高官也訓倒了。
內侍官也聰明,趁眾高官沒反應過來趕緊宣布退朝了。
等內侍官一宣布,中書侍郎郭亦鎮這才醒悟過來,他一把攔住了皇帝。
“官家,曾侍郎的案子要會審,現在的大理寺不公正。”
皇帝一臉的不爽。
“郭侍郎,你不要太無理了,你不要以為龐樞密上回攔朕沒受處罰,你就可以有樣學樣,朕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皇帝對中書侍郎郭亦鎮發出了警告。
中書侍郎郭亦鎮不為所動,依舊倔強的攔著皇帝。
林哲見狀忙嗬斥內侍官。
“怎麼,學會看熱鬨了麼?還不趕快把郭侍郎挪開?想撈打麼?”
林哲居然要內侍挪開郭侍郎?眾高官很是吃驚,他們忙上前準備聲援郭侍郎,卻被早有準備的林哲和太子趙寬一手攔住了。
內侍們這會也不講禮儀了,他們一擁而上不管中書侍郎郭亦鎮願不願意,抬起郭亦鎮就走。
郭亦鎮有些無奈,掙紮了一會,見掙紮無效便停止了無畏的掙紮。
皇帝看了看不知所謂的郭亦鎮,鼻子一哼便從容不迫走了。
林哲見皇帝走了,他也得趕緊走,不然真會被這般高官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