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今日要太子趙寬跟他一起去見一下董太妃,順帶說一說董太妃輔佐太子一事。
太子趙寬本不想見這個董太妃的,趙寬認為這個深居後宮的女人沒什麼能耐,不值得去見。
林哲不得不跟趙寬講了一通大道理,連陸知心都在拉攏董太妃,足見這個董太妃有過人之處,再說多一個幫手總比多一個對手好。
太子趙寬勉強答應,林哲正是因為做太子的工作才耽擱了不少時間,以至於讓龐賢東糾纏住了皇帝。
董太妃對於林哲和太子的到訪有些意外,為免引起誤會,董太妃將見麵地點移到了花園邊,這樣就不至於有閒言碎語了。
林哲看時間緊急,他也不廢話了,直接要求董太妃全力支持太子,他日太子一旦登基,董氏一族將會得到獎賞跟重用。
董太妃對林哲畫的這個餅還是有點興趣的,畢竟她兩邊都掛著,無論哪邊得勝,她都穩坐釣魚台,董氏一族也將在她的帶領下更加壯大。
“太子殿下,本宮一定全力支持太子,與陸中書保持距離,本宮的親哥亦會如此,董氏一族也會站在太子這一邊。”
董太妃向趙寬做著保證,嘴上說的可真甜。
太子趙寬自然要表態,他首先對董太妃表示了謝意,接著他也給董太妃畫了一個餅,反正餅又不要錢。
這事似乎談妥了,林哲便準備跟董太妃告辭了,龐秋秋可能這會已經在大理寺了,答應一起午膳的,林哲必須儘快趕回。
意料之外的是董平安突然走了過來。
這可真是怪了,都散朝這麼久了,這廝還沒走麼?
林哲心一緊,董平安這個時候過來,肯定沒安好心,如果他這會不是來找茬的話,估計他不會過來。
林哲現在就等著董平安出招,隻要彆太過分,林哲不會還手,就當給董太妃的麵子。
誰知過來的董平安根本沒理林哲,過來就給太子趙寬行大禮,。
林哲有些意外,他沒想到董平安對太子這麼感興趣,看來董平安喜歡巴結權貴,凡是對他有用的他一律巴結。
林哲看董氏兄妹的注意力全在太子身上,他也插不上話來,他準備告辭了,趙寬不讓,說一起走,再等等。
董氏兄妹輪番纏著太子,生怕太子趙寬登基後會忘了他們。
太子趙寬鄭重表態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董氏兄妹這才安心。
好不容易跟董氏兄妹告辭了,林哲本想去內侍省去看看的,因太子趙寬在就不好去了,林哲於是便和太子趙寬一齊出宮了。
路上,林哲邀請太子趙寬去大理寺坐坐,趙寬表示還有點私事要處理,今日就不去了。
林哲不好問什麼事,便叮囑太子注意安全,無論什麼情況下都不能出城,在城內也必須做好安保,每次出府都帶夠護衛,至少帶二百人。
趙寬答應的好好的,之後兩人分路而行了。
和太子分手後,林哲惦記著如何清查那家黑店,便加快速度往大理寺趕。
剛入東街便受阻了,前麵似乎出了點狀況,似發生了爭吵。
衛立急忙上前了解情況,發現是刑部尚書曹百裡的小兒子曹千裡與人起了糾紛,正在那大展威風。
已經趕到的開封府捕快調解不下來,曹千裡得理不饒人,似乎有點獅子大開口。
林哲很驚訝,這官宦子弟就是牛,莫說吃虧,即便沒占到便宜那也是不得善罷乾休的。
林哲好奇究竟是誰有這麼大能耐與尚書之子較量,待看清那人,林哲又是一陣驚訝。
怎麼會是他?蘇首富之子蘇建在這和刑部尚書之子杠上了。
按理蘇建是讀書人,又是朝廷命官,雖然官級不高但也是有俸祿領的,在大街上與人發生糾紛不丟臉麼?
反觀刑部尚書之子曹千裡草民一個,活脫脫一個潑皮。
但就這樣一個不學無術之徒,據傳曹百裡已經在積極行動了,要給這個小兒子謀個一官半職。
曹百裡已經有兩個兒子在衙門任職了,雖然官級很低,但這己經很不錯了,很多官員的兒子都混不上一官半職。
林哲不想管這檔子爛事,他想改道而行,這倆不是東西的東西一時半會爭不完。
可等林哲一回身,他才發覺後退之路也被堵死了。
他官轎的後麵還有好幾頂官轎在那停著,從衣著打扮上看可能是刑部的官轎。
林哲正想叫衛立去知會這些刑部官轎後移之時,刑部尚書曹百裡和刑部侍郎曾墨走了過來。
這兩壞蛋過來肯定沒好事了,看他倆那氣勢洶洶的架勢,隻怕蘇建要倒大黴了,林哲沒有辦法,隻能停下靜觀其變。
隻聽曹百裡說:“蘇大人,好雅興呀,與小兒發生爭執怎麼沒有想過謙讓?虧你還是狀元郎,怎麼一點肚量都沒有?”
曹百裡一來沒問事情由來,便質問蘇建沒有謙讓,好似是蘇建欠他兒子的。
蘇建隻是笑了笑。
“曹尚書,下官讓有什麼用?貴公子咄咄逼人,已經讓下官讓無可讓了,其實事情不大,就是發生了點碰撞,互相體諒一下不就沒事了?”
蘇建言外之意就是曹尚書之子太矯情了,屁大點的事鬨過沒完。
曹百裡沒想到區區一個七品翰林敢這樣跟他講話,蘇建講他兒子其實就是講他,他豈能忍受?
曹百裡本來想大發雷霆的,可老謀深算的他又怕引人非議,講他以大欺小,所以他先得忍。
“蘇大人,你彆總是挑彆人的毛病,你自己也要好好反省一下,須知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
蘇建有點無奈。
“曹尚書,咱閒話不扯了,誰對誰錯也不追究了,曹尚書你看這條街也堵了,現在是不是要重點考慮一下解決問題,而不是在追究問題。”
蘇建以為曹尚書這麼大的官不會拘於小節,應該會很快解決問題,蘇建真是想多了。
曹百裡打著很重的官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