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承王妃的自刎(1 / 2)

豐華傳 小眾的讓步 11209 字 3個月前

林哲很高興暫時扣下了刑部侍郎曾墨,跟三司使和參知政事以及承王打了聲招呼便到了大理寺前坪,高家人還押在那呢。

大理寺寺正沈玄見林哲過來了,趕忙上前稟報。

“大人,高家人都招了,是刑部侍郎曾墨叫他們過來的,他們什麼都不清楚。”

也該是這樣,高家人什麼都不知,也什麼都沒乾,不過得給他們一點教訓,不然下回他們還得讓人當槍使。

林哲吩咐寺正沈玄繼續看押高家人,然後他去了問詢處,看看曾墨有什麼解釋。

虎落平陽的刑部侍郎曾墨即便這樣了也不好惹。

雖然曾墨此刻處於被問詢的位置,但在刑部審案多年的曾墨根本沒把大理寺放在眼裡。

對小捕頭周萬通的問話更是愛搭不搭,小捕頭周萬通拿曾墨還真沒辦法。

林哲其實也沒想從刑部侍郎曾墨嘴裡撬出什麼來,他隻不過想為難為難刑部侍郎曾墨,讓這個狠人吃點實實在在的苦頭。

既然刑部侍郎曾墨這麼不配合,那就隻能對其采取陰冷對策,把他關在問詢處,看他老不老實。

刑部侍郎曾墨非常清楚林哲這是在報複他,他不覺得有啥,反正你關不了多久,要不了多久就得放他出去。

到時候那就是老賬新帳一起算,曾墨把算盤打好就無所畏懼了。

林哲也不管曾墨了,先去找了口吃的,可還沒吃幾口,三使司韓秉就找過來了,三使司身後跟著錢伯華和承王趙翼。

三使司韓秉一來就問:“林少卿,案子可有眉目了?凶手是誰?有疑凶沒?”

三使司韓秉真是性急,這才多久,剛離開一會就想案子破了,神仙也沒這麼快呀!

況且凶手是在眾目睽睽之下乾掉的承王妃,凶手能溜走絕對溜走。

不會像傻子一樣在那坐等你抓,要是凶手溜出了大理寺那還怎麼抓。

首先凶手是誰不知,為啥要殺承王妃也不知,什麼都不知道要想把凶手逮住哪個做的到。

除非現場有人看到了凶手,並且能認出凶手,那案子就簡單多了。

可從目前盤查的情況來看,沒人看到凶手行凶,更彆提指認出凶手了,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凶手是承王妃身邊的人。

這就能很好解釋為什麼凶手能在眾目睽睽之下乾掉承王妃而不被發現。

也正因為是承王妃身邊的人,在場的人不會留意,凶手這才能悄無聲息的得手了。

三使司韓秉可能知道這一點才急於抓凶手,可如果凶手真是承王妃身邊的人,那麼承王趙翼十有八九就是幕後真凶。

現承王趙翼就在一旁,如果此時跟三使司韓秉分析這個,承王趙翼一定警覺。

趙翼會釜底抽薪把事辦絕了,到時候案子就會變的查無可查,

林哲考慮再三,特意想了個招把三使司韓秉和參知政事錢伯華以及承王趙翼分開了,然後跟三使司韓秉講。

心情不佳的三使司韓秉聽了林哲所講半響沒說出話來,這太出乎韓秉意料了。

承王妃韓安的隨從居然有殺承王妃的嫌疑,這不等於說是承王殺了承王妃嗎?這可能麼?

承王趙翼會有這麼喪心病狂麼?居然敢下此毒手,如果承王嫌棄承王妃完全可以明說,哪用不得著殺人。

況且承王妃那麼優秀,誰忍心下手?這種事就算是畜生恐怕也乾不出來。

三司使韓秉想不明白,還好林哲隻是說有這種可能,不然依韓秉的脾氣,不手起刀落砍了承王趙翼才怪。

還有一種可能,這位林大人說的其實並無實據可言,全是他單方麵的猜測。

他的目的就是對咱們進行惡意打壓,挑起咱們這邊內訌,他好漁翁得利。

可不能無中生有和承王鬨翻,一旦鬨翻修補起來也是很麻煩的。

最好的小娘子已經沒有了,再無中生有的懷疑承王,後果是相當嚴重的。

必須三思而後行,三司使韓秉在官場混了這麼多年,這點謹慎還是有的。

韓秉於是問林哲:“林少卿,你可有真憑實據?這事大了去,單方麵猜測是不行的。”

林哲回道:“韓大人,哪有這麼快掌握真憑實據,隻是有這個嫌疑,承王府的隨從護衛當時就在承王妃周圍,承王妃還出事了,承王妃這些隨從怎麼都脫不了乾係,等下林某立刻去查承那些隨從,看情況再定。”

“這樣就最好了,我們不放過一個任何一個有罪之人,也絕不冤枉任何一個好人。”

三司使韓秉這會倒是講了句很正的話。

三司使韓秉話是不錯,可林哲沒功夫跟三司使韓秉再談了,他得去查承王妃的那些隨從了。

承王妃的那些隨從肯定不好對付,得把承王支開才行。

林哲正想著怎麼把承王趙翼支開,那趙翼和參知政事錢伯華卻主動找了過來。

沒得辦法,看樣子還得靠三司使韓秉才能把承王趙翼支開。

但讓人意外的是承王趙翼一來便提了一個要求,他要把承王妃的隨從帶回承王府去處理,否則他以後沒辦法管束承王府上下了。

這就有點讓人奇怪了,承王趙翼不關心什麼時候抓到殺害承王妃的凶手,卻關心承王妃的隨從能不能及時得到懲處,這有點不可思議。

剛來時還淚流滿麵的承王現在怎麼都不提案子的事了,懲處那幾個隨從你急啥?他們還能飛了不成?

林哲趕忙朝三司使韓秉打了一個眼色,示意三司使韓秉出麵阻止承王趙翼。

三司使韓秉卻沒啥反應,仿佛這一切與他無關似的。

林哲無奈之下隻好自己說了。

“承王殿下,大理寺出了這麼嚴重的案子,任何人暫時不得離開大理寺,況且大理寺上下已經封了,即便是案發後進的大理寺也不得離開,這是最基本的查案規矩。”

林哲此言一出,不光承王趙翼和參知政事錢伯華吃了一驚,三司使韓秉也吃了一驚。

按林哲的講法,承王趙翼不光不能帶走承王妃的隨從,連自己也走不了呐。

哎,誰給這位林大人的勇氣,讓他可以同時扣留兩位朝廷正二品的高官以及一位王爺?

此刻不光承王趙翼要質問林哲,參知政事錢伯華也想質問林哲憑什麼?

連傻子都明白,要是讓這位林大人把他們留在了大理寺,他們的臉麵何在?

這絕對會淪為權貴們飯後的談資與笑柄的,他們必須出手製止這位林大人的瘋狂舉動。

參知政事錢伯華暗示承王趙翼先出手,而後他在給這位林大人以致命打擊。

沒料到三司使韓秉搶先說了。

“林少卿,這不妥當吧,承王公務繁忙,錢大人更是日理萬機,人家能來你這鳥不拉屎的大理寺已經是給足你麵子了,你不知好歹還想扣留人家,拖延人家回府享受人生,不知道你哪來的勇氣這麼做?你查案歸查案,可彆耽誤承王和錢大人的正事。”

三司使韓秉慢條斯語,表麵上看是在說林哲不懂事,實際上卻不是這麼回事。

此時,不光承王趙翼不敢質問林哲了,就連參知政事錢伯華也陷入了沉默。

是呀!三司使韓秉最親的人遇害了,他急切的想抓住凶手有錯嗎?

偏偏這位林大人迎合了三司使韓秉的急切,你此時對林少卿的辦案措施提出質疑無疑是在和三司使韓秉對著乾。

三司使韓秉很不好惹,他有大把的機會坑你,還不帶討價還價。

承王趙翼一向有點怵他這個嶽丈,趙翼都這樣了,參知政事錢伯華自然也不好講什麼。

可真要按林哲所說的不得離開大理寺,這又有點說不過去,三司使韓秉自己會遵守麼?這恐怕也難遵守。

參知政事錢伯華心有不甘心,他等會還有事。

他原以為來大理寺隻不過走走看看,隨便說兩句就回府了,怎麼都想不到會被這區區五品少卿攔在這大理寺。

虧他還積極給這位林大人官生兩級,這位林大人怎麼這麼不懂事?不感恩就算了,怎麼轉眼還坑起人來了。

以後你還想不想升官了?如果不是看三司使韓大人的麵子,就憑你一個小小的五品官能攔住一位朝廷正二品高官?

參知政事錢伯華氣鼓鼓的,可又不好明著發火,於是錢伯華開始迂回攻擊林哲。

“林少卿,案發都這麼久了,案子可有進展?凶手的大致範圍鎖定沒?”

參知政事錢伯華這一問話看似關心案子,實則是想利用案子的進展打壓林哲,畢竟三司使韓秉最關心的就是案子。

如果案子沒進展,三司使韓秉必定會遷怒林哲辦案不力,就不會再幫林哲說話了。

這就等同於林哲喪失了三司使韓秉的庇護,沒了三司使韓秉的庇護,一個小小的五品小官還能怎麼地?

參知政事錢伯華算盤打的滿滿地,就想坐等看林哲的笑話。

錢伯華認為這都是林哲自找的,林哲現在隻是暫時查一下案子,哪用那麼認真,等中書門下與皇帝商議過後,案子歸誰查還真不好說。

雖然皇帝好像是站林哲這邊的,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陸大人和中書侍郎郭亦鎮也不是好惹的,再加上樞密使龐賢東的助攻,想來商議的結果未必會倒向林哲這邊。

隻是這段時間以來皇帝的態度強硬了不少,似乎是有高人在他背後指揮一般,與先前完全是判若兩人,這倒是一個值得警惕的地方。

本來皇帝與陸知心的關係還湊和,正因為皇後的緣故,皇帝才逐步與陸知心關係緊張起來的。

沒想到皇後薨後,皇帝與陸知心關係更緊張了,還抬了這麼一個人物來搞對抗,這又是何必呢?

這裡麵還有一個人,這人便是皇後的兒子趙寬,皇後的兒子就一定要當太子嗎?

現太子趙寬無論從哪方麵看都不及他的幾個弟弟,隻是因他命好是皇後所生,嫡出的身份讓其不費吹灰之力就當上了太子。

這好象有點不公平,且皇帝一味溺愛皇後,對朝廷對高官對後宮的其他嬪妃就更不公平了。

看皇後的家族,在大宋朝廷本不受待見。

不知皇帝吃了哪門子的迷湯竟從李氏家族選了皇後,從這邊選皇後不香嗎?

還有,讓參知政事錢伯華最痛心的是自家小娘子居然沒選上太子妃,搞到最後連個王妃都沒混上,這很讓參知政事錢伯華寒心。

錢伯華十分清楚自家小娘子的分量,怎麼就不能攀上枝頭變鳳凰?這不明擺著欺負錢伯華嗎?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本來錢伯華就看太子趙寬不順眼了,偏皇帝還讓錢伯華當太子太傅,官品卻不加。

也沒人替錢伯華說話,這些錢伯華都強忍了,要是換一個暴脾氣早他媽暴發了。

當所有這一切都疊加在錢伯華頭上的時候,錢伯華是夜不能寐的。

林哲清楚參知政事錢伯華的一切,對於參知政事錢伯華的問話,他心裡早有答案了。

“錢大人,案子的案情暫不能透露,否則凶手上哪抓去?林某先安排三位大人去大理寺會客室稍坐,等事情明朗了再行告之,另外三位大人儘量呆在會客室不要出來,以免還有意外發生。

憑心而論,林哲的這個回答相當的倒胃口,簡直沒把參知政事錢伯華放在眼裡。

要知道參知政事是正二品高官,來大理寺察看案情竟被你一個五品小官扣在了大理寺,扣就扣唄,還豈有此理的限製,這換誰也受不了呀。

錢伯華的怒火出來了。

“林少卿,你是不是什麼都沒查到?沒查到也沒啥關係,讓曾侍郎去查嘛,多個人多份力量。”

林哲依舊很隨和。

“錢大人,曾侍郎尚未交待他為何煽動高家人大鬨大理寺,由此引發混亂導致命案的發生,就這一條他曾侍郎就不配參與查案。”

林哲都這樣說了,錢伯華還想力保曾侍郎。

“林少卿,你不要一味武斷的認為是曾侍郎引發的命案,高家人是不是曾侍郎煽動的還有待商榷,由此引發的混亂也有待商榷。”

“所以得未雨綢繆把這些人控製起來,不論其官位有多高,一律一視同仁,方能立於主動之地,曾侍郎是乾刑事出身的,應該知道煽動混亂的後果是什麼,不是想混水摸魚煽動混亂乾啥?”

林哲的口氣逐步硬朗起來。

錢伯華忽然冷笑了一聲。

“林少卿,彆光顧著講彆人的乾係,也講講你的乾係,昨日高大人在大理寺遇害,大理寺上下沒乾係嗎?今日承王妃又在大理寺遇害,你林少卿沒乾係嗎?”

“大理寺兩天兩件命案,開封府今早同樣是出了一件命案,吏部尚書劉大人遇害,加上馬爵爺遇害案,開封府也是兩件命案在手,與大理寺並駕齊驅,你和張權知是有默契還是有勾結,也是,我大宋朝自開朝以來從未發生這麼殘忍這麼多的凶案,不知你和張權知對此有何感想?”

錢伯華話說到點上了,不但攻擊了林哲及大理寺,還順帶攻擊了張尤安及開封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