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於Ktx,陸遠是經過一些小小的修改的,有彆於普通的粒子加速裝置,這個陸遠設計出來的Ktx並非是單純的傳統的慣性磁場裝置。
而且,在經過這種特殊的通道加速之後,其耐高溫的最高溫度達到了4億度,完全高於核聚變產生的溫度。
所以……
一切都是圍著最後那一步準備的。
“很好。”
姚期智院士有些興奮,“我們這一次測試的等離子放電過程中,已經可以得到穩定的,可控的,具有大拉長比的等離子放電。”
“看這裡……”
“這一組實驗中,最大的等離子體電流是0.7a,而在0.5a的等離子體放電中時長是10s……”
陸遠點了點頭,隨後道:“後續數據可以精確更多點,小數點20位。”
“嗯。”姚期智院士點頭,“我們一直都這樣做的,隻是為了快速閱讀,方才……”
沒有說完,姚期智院士意識到了自己的這一點錯誤。
或許,小數點後兩位在實驗上的表現已經微不足道了。
但是,科研講究的是精準。
誰也兩想不到,或許可能僅僅因為2個小數後麵精確,會不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
姚期智說完之後,站在一旁的韓奎院士也是開口道:“嗯,陸遠教授,經過改造後的托克馬克裝置,其中子輻照環境,以及中子表現是這樣的……”
聽完韓奎院士的彙報之後,陸遠臉上流露出一抹的笑容。
可行。
跟自己腦海中運算的一樣。
也就是說,眼前的改良後的儀器,完全可以達到了自己腦海中預期的數據。
很順利,真的很順利
陸遠深吸了幾口氣,讓自己保持冷靜,然後看向姚期智院士:“我桌麵上的那份關可控核聚變測試的步驟看了麼?”
“看了?當時您睡著了,也就沒有叫醒您。”王存業教授點頭。
“太困了。”陸遠笑著解釋了一句,然後看向幾個院士,教授,“你們覺得,按照我設計的步驟一步步推進,可行麼?”
這……
沒有人回答。
因為,他們沒有一個人知道。
他們跟陸遠不同,負責的都是材料學的,核能的等各個板塊的,陸遠真的問他們,他們自然不可能給出答案。
陸遠也是意識到了自己這樣問有歧義,畢竟他是總工程師,怎麼可能讓他們給出答案。
“這樣……”
“材料部分的,有問題麼?”
“我覺得可行!”韓奎院士點頭。
“那,關於熱力學方麵呢?”
“可行。”
“可行”
“可行”
陸遠得到的答案都是統一的,也就是會說,對於自己的提出的這個方案,至少自己項目組的這群各個領域的專家,泰鬥看不出來任何的問題。
“那問題就簡單了……”
陸遠大手一揮,也沒有任何猶豫,直接下達命令:“接下來一段時間,按照這一份步驟計劃圖,一步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