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顯得很有耐心,並不因為對方口吃,半天說不出一句話而不喜。
見趙雲語氣親和,口吃工匠緩解了一些緊張,磕巴道:
“小….小…小人…馬…..馬…馬鈞…拜……拜見….州….州牧!”
說完這句話,馬鈞就像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一般,不住喘著粗氣。
趙雲聞言大喜,還真是漢末名匠馬鈞,不過據曆史上記載此人是司州人才對,怎麼跑來了冀州呢?
不過,看馬鈞說話這麼費勁,趙雲暫時不打算問馬鈞,這麼難敘述的一段話。
一直以來,趙雲都信奉科技是最大的生產力,而眼前的馬鈞絕對是漢末最強發明家。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在曆史上馬鈞並不得重用,一生都沒有發揮其特長,而馬鈞的一些發明,隨著馬鈞去世後,也就失傳了。
而今,曆史重來,趙雲一定不會錯過這個頂尖的發明家。
其實,趙雲是不知道,馬鈞能從司州千裡迢迢來冀州,就是聽聞冀州廣納工匠,所以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了冀州。
畢竟每一個有才能或者技藝的人,都希望遇到自己的伯樂,能夠一展所長。
當日,馬鈞向耿苞討紙繪圖,就是希望遇到識圖的伯樂。
趙雲對馬鈞禮遇非常高,見暮色降臨,馬上設宴款待,並在席間囑咐耿苞給馬鈞於城中安排住宿,而且又是贈衣,又是添被。
頓時,令馬鈞感動地雙目含淚,他自幼家境貧寒,鑽研的又是被士人鄙視的奇技淫巧。
所以,哪怕前些年他幫董卓偽造了一枚傳國玉璽,依舊得不到重用,還差點被李儒給殺了。
而今,堂堂三州之主如此禮遇他,突然令馬鈞生出士為知己者死之心,他放下手中筷箸,從貼身衣物內掏出一張皺巴巴的代紙。
隨即,馬鈞起身至堂中,跪拜於地,將手中褶皺代紙托舉於頂,感動道:
“州….州…州牧….待….待..待鈞…至…至厚,鈞….鈞銘..銘感…五..內…特…特獻…織…織綾機!”
趙雲聞言大喜,織綾機代城軍需局內就有不少,但他知道以馬鈞的巧,肯定不是代城傳統的織綾機,應該是馬鈞改進的。
不然,馬鈞怎麼會以此相獻?喜道:“先生快請起!”
馬鈞謝恩起身,陪席的耿苞從馬鈞手上接過織綾機圖紙,呈給堂上趙雲。
趙雲雖然看不懂織綾機機械原理,但馬鈞在圖紙一側注有文字。
意思是,馬鈞發現傳統的織綾機一般是五十根經線五十躡(踏具),六十根經線六十躡,顯得非常笨拙,而且效率極低,一個人辛苦一個月還織不出一匹綾。
於是,他就改良了這種笨拙的織綾機,將五十躡,六十躡的織綾機,在不改變經線數量的情況下,精減了踏具,變成了省力易操控的十二躡,如此最少能提高織綾機四五倍的效率。
看到這裡,趙雲好似看到了很多錢,因為綾是一種非常昂貴的絲織品,其質地細膩,花紋精美,深受世家大族、豪門貴胄的喜愛,往往是供不應求的存在,其價可比黃金,也就是一匹綾可以值一斤黃金。
趙雲不禁在想,若用馬鈞改進的織綾機,那豈不是一個月一台織綾機就可以織出兩三匹綾,創造出不菲的利潤?
趙雲當即稱讚:“先生之巧,冠絕天下,必將利惠蒼生,吾意辟先生為匠作司司長,總管匠作。”
因為知道馬鈞的本事,趙雲直接將馬鈞拔至匠作高位,總管麾下匠作。
馬鈞聞言,又拜倒在地,直接激動地說不出話了,他雖然不知道匠作司司長是多大的官,但總管匠作四個字,就足以說明分量。
見馬鈞激動地說不出話來,趙雲對耿苞道:“伯放,明日召集所有工匠,成立匠作司由先生總管,往後邯鄲城之建設,也全權由先生負責!”
耿苞非常吃驚,主公居然為此人獨設一衙,將邯鄲建設全部交與此人,他覺得是不是太草率了一點,出言相勸:
“主公,在下認為……”
趙雲抬手打斷耿苞,快步將馬鈞扶起,真誠地看著馬鈞:“我相信先生!”
馬鈞感動的淚流滿麵,他終於遇到了他的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