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琛也佩服秦始皇這一點,這些方麵他聽得進意見,隻要對帝國好的,他都用。
“陛下,一針見血。”李斯又拍馬屁道。
“好了,你除了這兩句還會什麼啊?”秦始皇說道。
“陛下,臣也學習一下這簡體字。”
趙琛心裡才是抹了汗,還好糊弄過去了,他也沒想到簡體字傳播得這麼快。
這字兒,也是他必推的之一,這個形成了習慣,改都改不回來。
“忠武侯,能想出這樣的字,老夫佩服。”李斯還不忘抬了一下趙琛。
“丞相,過獎了。”
“你們倆彆互捧了,幫朕看看這些折子,哪些需要改的,要處理的,給朕理個頭緒。”秦始皇說道。
“是,陛下。”兩人異口同聲道。
這是最要命的,趙琛根本不喜歡這樣的,處理這些東西,頭都要整大,以前隻是提個方案,怎麼做,交給下邊的人。
至於有什麼問題,要批複的也是皇帝這邊搞,他從來沒這麼過。
陪著皇帝整奏折,批複,去泰山的路上每天如此。
趙琛好幾次都想睡覺,但是還強撐住了。
大多數他還是給李斯批的,自己批的都是一些輕鬆的,也讓皇帝認可了一些。
他是不喜歡乾這個,不代表他不會,他菜。
“陛下,前邊就要到嶧山了。”外邊駕車的車夫說道。
“陛下,看來,是要到了,已經在齊魯之地了。”李斯說道。
“那陛下,去臨淄嗎?”
“不去了,直接去嶧山。”
嶧山,這是孔孟之鄉的一處神山,去泰山之前,必先要到這座山進行一場典禮。
說白了就是先在這,立個功德碑,首先得讓齊魯之地的人承認,你是達到了這樣的文治武功了,有這樣的資格,去泰山進行封禪了。
這地方,必須要先走一遍流程。
臨淄郡,濟北郡,薛郡的官員得到消息後,都在嶧山等著皇帝來了。
後邊還有無數的孔孟傳人,隻不過,這群人說是孔孟傳人,可現在都學的趙琛的那一套,主要是孔家,孟家牽的頭。
說白了,趙琛來這,等於儒家祖師爺來了。
這些學子興奮的不是能見著皇帝,而是能見著這位活著的“至聖先師。”
“陛下,小心點。”趙琛說道。
“不礙事。”
文武百官,一眾人等,終於到了這座嶧山了。
山腳下,已經站滿了人了,官員,儒生,還有一些百姓,都有之。
“來了,來了,快隨我迎接陛下。”臨淄郡郡守說道。
畢竟臨淄在這邊最大,曾經的齊國都城。
濟北郡是泰山所在之郡,自然要來,這就是薛郡,自己地盤,肯定也必須到場。
“恭迎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