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打仗,這裡邊道理太多了。”趙琛說道。
“你說說,我還想聽聽。”秦始皇說道。
“打仗,不能打賠本兒的仗,要打有利益的仗,要主動出擊,不能被動防禦。”
秦始皇聽著他話,感覺有點感覺來了。
“被動防禦,就算防禦成功了把敵人趕跑了,沒有奪其領土,還有土地,人口,以及其他資源,那肯定是賠本兒生意。”
秦始皇想了想,還真是這麼個道理,自己防禦,不去把贏了的資源拿到手,那等於白乾。
“主動出擊,老李,您看看這景象,我們的牛羊馬,大大的增加了,北方的遊牧平民,他們也在不斷為我們創造價值,那些土地上一切金銀都是大秦所有,流入中原,中原又能反哺給北方,他們所缺的資源,整個國家何愁不強。”趙琛說道。
“你啊,果然是我的肱骨,這樣的道理,群臣一個都看不見,隻知道修長城,修長城,修長城不要錢嗎?防禦北方的兵力不要錢嗎?”秦始皇明白了。
“所以,咱們必須要把這些土地牢牢的控製在自己手裡,北方民族的習俗可以保存,但是他們的行政最高長官必須是中央的,不能有任何世襲勢力,還有軍權,最多給他們點處理治安的權力,真正的唯一軍隊,隻能是秦軍。”趙琛又引出了實地控製的方法。
“你的方法就是郡縣製,我明白,回去讓他們都我落實下去。”
趙琛笑了一下,秦始皇最信奉的就是郡縣製了,直接管理。
趙琛這法子,尊重習俗,保留治安隊伍,其實很像現代的自治區的管理方式。
縱觀曆史,能把邊疆少數民族管控到如此地步的隻有清朝和現代。
而趙琛這種戰爭觀也是通過後世研究得出的結論。
劉邦跟項羽,劉邦隻贏了最後一次,但是他能越打越強,項羽越打越弱,也是因為劉邦打的是有用之仗,他不斷兼並其他諸侯國,掠奪資源,項羽搞分封,就涼了。
美國,英國都是這樣不斷發戰爭財,進行殖民掠奪,才成就了日不落帝國,還有美帝國。
而中國所有朝代都存在一個問題,都不明白北方資源能帶來的好處,開了疆,最後認為無用,然後棄之,而且這樣的開疆,一直都是勞民傷財的,最後還都轉變成被動防禦,一直入不敷出在消耗。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最後的清朝,清朝前期確實強,康雍乾乾了一百多年仗,開疆拓土至1300多萬平方公裡,國家經濟沒崩盤,人口能實現增長,國內也能保持相對穩定,乾隆還可以數次免錢,免稅,這沒有朝代能實現。
這就是這個朝代,前期打的仗,從未虧本,還能使勁砸錢,他奪下了這些地方,全部握在中央,將其所有資源全部掠奪。
可惜,後來的清朝也固步自封了,自認為天朝上國了,達到極致了,為了鞏固統治,閉關鎖國,被動防禦,貴族開始享受,官員開始腐化,老百姓又重新回到了吃不飽飯的地步,接連又是各種起義,西方又來一炮重轟。
後來都是因為西方開了門,收關稅,還收了不少錢,但是錢不乾正事兒,給慈禧老太婆辦壽啊,賠款啊,相當於又退回去了。
就算賠款嘛,賠一兩次,也應該能痛定思痛了,認識到差距了,該改變了,還是不改變,原地踏步,最終,這個王朝在人民的浪潮中死亡了。
最後那份退位詔書,給清朝留了點麵子,五族完整領土,合為大中華民國,至少領土還是給後來者留了法理,能陸續去收回。
趙琛的想法就是,肯定不能一直原地踏步,要往前走,他心裡最深處一直有一個最可怕的想法,如果嬴氏,封建王朝阻礙了這個國家的發展,他也不會留情。
皇權,封建才是這一切的根源,阻礙了這一切,那就都推翻了。
他看向秦始皇,隻能默默說聲對不起。
在他活著的時候,必定以國士報之,不過,他報的也就始皇帝一個人。
“老趙,這就是你說的熟人啊。”秦始皇看向他說道。
前邊兩兄弟,扛著柴火,愣愣的看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