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翠:“她也真夠傻的,一分錢也不給自己留。”
呂永瓊接著說:“後來呀,她那個大兒媳便開始對楊大娘不聞不問了,甚至還為她安排起了各種家務活來。
大兒媳還振振有詞的說:‘在彆人家裡都能乾的活,為何到了自己家裡就不能乾了?’
從那以後啊,家裡的衛生打掃、刷鍋洗碗、洗衣服等家務瑣事,便成了楊大娘的任務。
但唯獨不讓楊大娘做飯,原因是嫌棄她做的飯菜不好吃。
楊大娘年事已高,牙齒不好,根本嚼不動那些煎炒炸的食物。
可大兒媳喜歡吃,覺得那樣的飯菜才香、口感才好,才有嚼勁,才更好吃一些。”
頓了頓,
“有一次楊大娘已經好久沒有吃過肉了,特彆想吃一頓紅燒肉,於是便跟大兒媳商量能否做一頓。
大兒媳雖然口頭上答應了,但卻一直沒有實際行動,每天的菜還是煎炸炒。
過了好幾天,楊大娘的大兒子在家休息,楊大娘趁此機會向他表達了自己想吃紅燒肉的願望。最終,她才如願以償地吃到了紅燒肉。
但是,當他大兒子重新回到單位去上班後,大兒媳便開始變得陰陽怪氣起來,甚至開始指桑罵槐地指責楊大娘。
她抱怨楊大娘整天無所事事,隻會吃現成,還挑剔,一會兒想要吃這個,一會兒又想吃那個,簡直就是一個好吃懶做的貪吃鬼。照這樣下去,這個家遲早都會被她給吃垮的。”
張翠翠輕哼一聲,插話道:“哼,她還真能說。一個老年人,能把家吃垮!那這個老年人得多能吃啊?”
呂永瓊:“就是啊。自那以後啊,楊大娘再也不敢輕易提出自己的飲食需求,因為她害怕再次引發家庭矛盾。
於是,每當她想吃肉時,隻能悄悄告訴孫女,並希望通過孫女的幫助來滿足自己小小的心願。
孫女非常孝順,每次聽到奶奶的請求後,總是毫不猶豫地告訴媽媽,聲稱自己想吃這些東西。
而大兒媳也會因此滿足她的要求,為她準備豐盛的餐食。
可是,好景不長,沒有過多久,就被大兒媳發現了。大兒媳不僅罵了她,還罵了孫女。
大兒子每天工作忙,不知道大兒媳給大兒子吹了什麼枕邊風,大兒子說她一天沒事乾,在家裡挑事。
說她要是不想做家務事,就不要做,等著吃飯就是了,不要沒事找事。
就這樣,大兒媳啥活兒都不她讓乾,家裡的啥都不讓她碰。
一日三餐都給她盛好,菜也給她夾好,儼然一個好兒媳,一個孝順的好兒媳。
可是飯就像米粒兒一樣,菜硬邦邦的嚼不動,楊大娘隻好往飯裡加上開水,和著開水把飯吞下去。菜吃不動,隻好剩在碗裡。”
張春滿臉疑,好奇道:“誒,平常看著楊大娘那大兒媳跟人打招呼都笑眯眯的,非常和善友好,人還挺不錯的呀。
在外麵待人接物,挺和顏悅色的,臉上隨時都掛著笑容,不像是個刻薄之人啊?”
張春滿臉疑問,不禁對這個看似和藹可親的女人產生了疑問。
然而,他深知,人心隔肚皮,每個人都有自己不為人知的一麵。
雖然表麵上看起來親切友善,但實際上可能隱藏著一些難以察覺的問題或矛盾。
這讓張春意識到,看人不能僅僅隻憑借其外表來判斷一個人的性格和行為。
張翠翠:“那些都是做給彆人看的。有些人就是喜歡做麵子上的功夫,人前一個樣,人後一個樣。”
“可不是嗎。”呂永瓊接著往下說:“楊大娘在她大兒子家住了半年後,實在是住不下去了,鬨著搬了出來自己一個人住。
搬出來的時候,兩個兒子誰也沒有給她一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