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恥!”
趙立春憤憤罵道。
可再罵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第一輛冷藏車已經上牌上道了。
目的地就是京都。
全長1343,7公裡,冷藏車廂裡放著的全是漢東特產海鮮。
發車前祁同偉還給曲文棟打了一個電話,直言請他品嘗........而接到電話的曲文棟,思緒一下就回到那個夏天。
那個少年在招待所的食堂裡侃侃而談,要將漢東的特產賣向全國,從而帶動經濟。
“好,我等著。”
掛斷電話,
又過去3天時間,曲文棟在家門口看到星馳牌冷藏車。
打開後車廂是滿滿一車的冷凍海鮮,帶魚、鱈魚、金槍魚、對蝦、基圍蝦、梭子蟹、扇貝、生蠔、蛤蜊、魷魚!
曲文棟沒讓冷藏車離開,而是取了一些拿回家嘗嘗。
然後直接讓車開到自己所在單位,親自幫漢東打起廣告。
要說國內冷藏,最早能追溯到26年,33年打造近代首批國產鐵路冷藏車廂,到了50年代初,國內為了向北方和東歐國家出口冷藏肉類等易腐食品,開始使用保溫車,到了66年,國內試製成功第一輛Gq401型機械冷藏車。
到了80年代,冷藏車開始發展,配置機械式製冷機組。標識較為成熟的技術體現。
可較為成熟畢竟還不成熟,
表麵上看冷藏車幾年前就有,可問題是那些冷藏車效率低、溫控精度差、可靠性和穩定性都不足,噪音和振動大。
根本無法進行超遠距離運輸。
剛剛曲文棟嘗過之後,發現口感明顯變好,沒有那種冷了化、化了再凍、凍了再化的口感。
這也預示著星馳冷藏火車技術更加先進。
也是曲文棟願意嘗過之後幫忙打廣告的原因。
“來來來,都嘗嘗,冷凍海鮮雖然和活的口感不一樣,可這已經很不錯了,大家都嘗嘗。”
中午吃飯的時候,曲文棟招呼級彆相同的同僚一起吃海鮮。
大家嘗過之後也能吃出和以往那些凍貨的明顯區彆。
“這....這是從北戴河運過來的凍貨?”
北戴河距離京都280公裡,無論是活海鮮還是凍貨,以目前技術都能很好保存,口感也相對更加好一些。
“應該就是北戴河那邊,這口感錯不了。”
見幾位老友一副老饕篤定模樣,曲文棟啞然一笑,而後解釋這是從漢東運過來的,所有人都是一愣。
沒傻乎乎的大叫不可能,絕對不可能,而是仔細詢問怎麼回事。
得知是技術創新,一個個表情不一。
這些東西代表什麼,明眼人都能知道......從南到北、從北到南的易腐食品運輸更成熟了,這會催生多少就業崗位。
又能為國家創收多少財富。
.......
91年12月25日,北方轟然倒塌,新政權成立。呂傲兒、黎建軍、高育良,踏上回歸漢東的火車.....
途中高育良和兩人分開轉站去的京都。
這天,
祁同偉來到機場,身邊則是吳慧芳和吳芳芳。
很快,高育良拎著一個行李箱走出,祁同偉視力好,一眼就看到一年多未見的老師,同時也感覺到老師身上發生的變化。
“師娘,老師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