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幫年輕的將軍屬於帶兵打仗的人,他們的狀態往往能決定一場戰鬥的輸贏。
長孫無忌十分善於揣摩李世民的心思,他知道李世民心意已決,加上房玄齡現在也開始改口。
即便他和魏征等人繼續勸諫,還是改變不了陛下的決心。
於是長孫無忌也站起來,臉色凝重地朝李世民抱拳說道。
“陛下,臣認為當前大唐的情況,能夠發動一場大戰!”
“但是我們一定要做好周全的計劃,特彆是糧草的補給,更是關乎我們能不能打一場持久戰爭的保證。”
“隻要我們的糧草跟得上,再給大軍配足充沛的軍醫,此戰我們全麵勝利的機會最少有八成!”
說到勝算的時候,長孫無忌還伸出手指比劃了一番。
李世民看到幾個左膀右臂都改變主意,他不滿的臉上這才舒緩了下來。
魏征緊緊地皺著眉頭,他繼續勸諫著說道。
“陛下,臣並不否認我們大唐巨大的優勢,可臣認為也沒必要這麼著急同時滅掉50國。”
“為了安全起見,臣建議每三年滅掉10國,如此才算安全穩妥。”
換做以前,他們彆說三年滅10國,就是三年滅掉一國都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
貞觀元年東突厥兵臨渭水河畔,逼的大唐簽署了屈辱的《渭水之盟》。
而且待東突厥退兵後,大唐足足準備了三年時間,才一舉把東突厥滅掉。
這一戰如果沒有薛仁貴、二蛋、許虎和席君買等少年英才的橫空出世,恐怕不會打的這麼輕鬆。
而往後不管是滅吐穀渾和吐蕃,還是滅遼東七國,都是因為有王剪這個神奇的男子加持。
否則大唐現在彆說把這些藩國滅掉,能打下來建設都護府就已經不錯了。
王剪看了一眼李世民,發現他朝自己眼神示意了一番,於是王剪來回答魏征的這個問題。
“魏侍中,如果我們三年滅10國,也就意味著我們十五年才能滅掉50國。”
“而這15年中,我們大唐一直處於戰爭的狀態。”
“即便百姓富足,可常年累月的戰爭,也會把他們拖垮。”
王剪看到魏征的嘴巴微動,準備說出反駁的話,王剪繼續搶先說道。
“大唐距離長安數千裡之遙,如果我們每三年滅10國,我們的士卒每次出征都需要長途跋涉。”
“路途上浪費的時間和糧草,將是不可估計的一筆數額。”
“與其來回折騰把我們的將士和百姓累個半死,倒不如一戰而定乾坤,如此也不至於讓百姓常年都處於戰爭的狀態。”
“隻要我們快速打下這些藩國,將士們就能休息數年時間,隨後再攻伐其他藩國。”
“可能在15年內,我們能把所有的藩國全都蕩平!”
王剪深知魏征的性格,如果跟他你一言我一語,今日這場會議都會在討論打不打的問題。
與其浪費時間討論打和不打,還不如多花點時間和精力,思考該如何籌備和出兵,才能快速地完成戰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