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章 慘痛的曆史。(1 / 2)

宮晨對此抱有不同的看法,但因為不了解欲神的核心想法,所以暫時沒有更好的應對方式。

“主人您這麼做恐怕有很大的風險。

欲神敢這麼做,肯定是有所依仗。

如果我們對這件事進行擴大宣傳,恐怕會引起國內某些人的呼應。並且這種行為我認為並不是很好的導向。會使國內民眾的認知產生轉變,認為妖族不是敵人,反戰情緒肯定非常強烈。”

得到宮晨的提醒後,司仁也反應過來了。但並沒有為此有太大的負擔。這一切都隻是他的假設,就算付諸實踐也有他父親把關。所以這麼淺顯的問題肯定不會發生。

但宮晨的話還是給他敲響了警鐘。

如果這份契約回到爾濱,並且被所有委員認可。那麼當某一天戰爭徹底爆發的時候,會不會如同當年918一樣?

當年小倭寇自己炸毀一段鐵路,反口誣陷我們軍隊所為,其目的就是給自己找一個合適的開戰借口。

當時我們手中也有一份合約,名為《非戰公約》,其重要內容大致為,締約各國譴責用戰爭解決國際爭端,並廢棄以戰爭作為在其相互關係中實施國家政策的工具。

締約國之間的一切爭端或衝突,不論性質和起因如何,隻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決。任何簽字國如用戰爭手段謀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約給予的益處。

先後批準加入的國家共有63個,其中就有華國和小倭寇。

在當時,南京方麵認為攘外必先安內,所以給奉天致電,主張軍事上不抵抗,外交上不與小倭寇直接交涉,將希望寄托於國際聯盟,期待國聯及“非戰公約”國出麵對倭寇施壓。

在那個時候,華國在其他國家眼中就是一個落後但資源豐富的國家。而小倭寇則是能與美、德、英並列一般的存在。

9月18日後,華國向國聯提供出小倭寇侵略領土、破壞國聯盟約的控告。

並在同年12月10日,在我國代表一再要求下,國際聯盟通過決議,決定由大不列顛人李頓爵士率五國代表組成調查團,實地調查9月18日的情況。

調查團到東北前,小倭寇為了欺騙國際輿論,掩蓋侵略罪行,策動東北的“所謂獨立運動”,成為偽“滿洲國”。

等調查團到東北後,小倭寇又捏造各種假象,阻撓調查團工作。在我國代表顧維鈞的多方努力下,東北各界民眾通過各種渠道給調查團寄送了大量信件,揭露小倭寇在九月十八日發動的陰謀和武力扶植偽“滿洲國”的內幕,讓真相浮出了水麵。

在調查的6周當中,共起草14萬多字的調查報告書。

報告書對小倭寇侵占東北的陰謀有一定的揭露,對事變真相的若乾部分也予以承認,認為偽“滿洲國”不是“由真正及自然獨立運動所生產”,而是“小倭寇軍隊在場及小倭寇文武官吏下活動”的結果。

報告上雖然澄清了一部分事實,但大部分內容卻充滿了模棱兩可的語調、混淆黑白,暴露了西方列強對小倭寇的縱容與容忍。尤其他們還提出非常荒謬的建議,主張我們與小倭寇兩國都撤出在東北的軍隊,把東三省的領土交由西方列強共同管理。

最可悲的是,調查團報告書公布後,南京方麵表示“原則接受”。

而小倭寇駐國聯代表鬆岡洋右,在國聯特彆大會通過報告書後惱羞成怒,不僅退出會場,也宣布退出國聯。

而蘇、美並不願意為了華國從而去得罪小倭寇,所以一直采取消極的態度。默認了小倭寇在東北的所作所為。

這一切的發生,都源於南京方麵下達的那不予抵抗的命令。他們天真的認為一紙合約就能嚇退小倭寇。

也正因為這種不作為的情況,導致國內出現了多種不同的聲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