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王哲和慧智收到了行刺失敗的消息,在選舉副盟主的那天,王哲和普陀寺竟然都缺席了。
王哲是否離開對於其他人來講並不重要,也不關心。他與在場的眾人根本就不是一個世界的,或許以後都不會再有交集。
但普陀寺悄無聲息的離開,就不免讓其他人感到意外。慧智雖然在盟主選舉上隻獲得了10票,但擔任副盟主也綽綽有餘了。
“哎?達慧和尚,你與普陀寺同為佛教,你知道他們去哪了嗎?”
達慧有些無語,雖然他們香嚴寺與普陀寺擁有同樣的信仰,但畢竟不是同門,私下裡也沒有聯係,完全是兩個不相乾的門派。
“這位施主,你這句話可把貧僧問住了。
彆看我們腦袋上都沒有毛,但我們並不是一家人。
我香嚴寺在浙江,他普陀寺在在珠海鳳凰山麓。
我香嚴寺有近1200多年的曆史,鑒真法師東渡倭寇的時候,率弟子20多人逗留寺內,講經說法10餘天。
而普陀寺建於2000年,明生大和尚應四眾禮請,發願開山建寺。普陀寺的前身是懷庵古寺,在我們佛教中,用寺、廟、庵來區分規模大小。
寺的規模最大,廟次之,庵最小。
庵通常是僧侶或修行者的隱居之地,用於禪修或冥想。它可能位於山區或自然環境中,遠離城市喧囂。
庵的規模較小,古時稱呼庵為一種茅草屋。不知道你聽沒聽過一個成語,結草為庵。
它的主要目的是為僧侶或修行者提供一個寧靜的環境,以煉化他們的精神修行。
其次,在梵語中,‘寺’叫僧伽藍摩,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
所以,我們之間沒有半點關係好吧。”
提問之人輕輕挑了挑眉,他本想詢問一下達慧是否知道普陀寺的去向,沒想到對方卻有些不高興了。而且話裡話外的意思好像還頗有些看不起普陀寺一般。
“喲嗬?我聽你這意思好像是有點不服氣的意思啊?
人家普陀寺現如今可是你們佛教的代表啊。能夠在眾多門派中脫穎而出,與天師府和太陰門並駕齊驅。
並且慧智大師還擔任了大會的主持人,足以證明他的德高望重。
像什麼少林寺啊,五台山啊,雖然在世俗中名聲顯赫,但怎麼在大會上沒有一點聲威呢?是不是忙著斂財,把修行這件事拋在了腦後啊?”
達慧聽到對方的諷刺也不惱怒,作為出家人這點控製力還是有的。但為了解除他人對佛教的誤解,還是忍不住開口解釋起來。
“施主。
首先你要搞清楚一件事。我們修習佛法是為了普度眾生,而不是為了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