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襲!全軍列陣。
弓箭手準備,待敵人進入220步開始二連拋射。”
“射!”
“簌簌~”
箭雨遮天蔽日,將司仁的2000騎兵儘數籠罩在其內。
“護!”不用司仁下令,左軍便大聲吼道。
“護!”
騎兵不慌不忙的舉起一枚精致的小盾,護在頭頂。
小盾因為麵積不大,所以並不是特彆沉,用起來很方便。
雖然盾小,但是卻能夠覆蓋大部分的要害。
箭矢與金屬盾牌發出的碰撞聲,戰馬被流矢射中發出的慘叫嘶鳴聲不絕於耳。
“把敵人放到60步,直射!”
指揮官語氣有些急促,雖然在距離220步的時候連續激發了兩箭,但造成的傷害極其有限。
隨著騎兵快速靠近,弓箭手的作用就會慢慢降低。最後隻能和其他刀斧手一樣,近戰與騎兵肉搏。
220到60步,如此距離幾乎眨眼便至。
指揮官也知道他們的機會隻有這一次了,如果錯過了,那恐怕就沒辦法對騎兵造成嚴重的傷害了。
90步,80步,70步...
“射!”
直射的準確度要遠超拋射,而且盾牌幾乎失去了防禦能力。
“伏!”
隨著一聲令下,所有騎兵依靠著對戰馬的嫻熟操控,躲在了戰馬的腹下,等待箭雨掠過後,這才重新回到馬背上。
馬的強大之處在於隻要不受到致命傷害,它的奔行能力就不會有任何問題。
即便一條腿被箭射中了,也並不會耽誤他們奔跑,隻是速度會有所減慢。
此時騎兵已經距離黃河北岸的敵人不足30步。
“弟兄們,讓對麵這群娘們看看什麼叫做箭術!”
“哦哦哦~”
騎兵對這種戰法了然於心,自動找好自己的隊伍。
每十人為一組,騎在戰馬上用弓箭對著敵方步兵陣地快速射擊。
2000騎兵在衝鋒的過程中折損了近400人。以1600騎兵應對數萬大軍看似有些荒謬,實則不然。
每名騎兵箭袋裡都裝有10-14枚箭羽。隻要運用得當,這些箭射殺5000人以上是沒有問題的。
而且騎兵的機動性非常強,湊近就是一箭。你想追,我拍馬就跑。
數輪箭雨過後,大唐的士兵就像麥子一樣被放倒了一大片。
李光弼見此,恨的牙根癢癢。原本不用損失如此多的士兵,因為步卒有巨盾作為屏障。
可巨盾過於沉重,不能和士兵一起乘船過來,隻能放在最後,單獨托運。
並不是他沒想到會遇到這種情況,而是沒有辦法。
如果先運盾,那敵人來襲,自己連黃河北岸都站不穩。
所以,他隻能拿士兵的命去填,務必要把北岸登陸這片區域守下來。
隻有這樣,他才能有源源不斷的軍隊、裝備和補給。
“前軍上前,阻止騎兵靠近。弓箭手,自由射擊!”
李光弼知道步卒肯定是追不上戰馬,所以打算用步卒的肉身為弓手開辟出一條安全地帶。
雖然剛剛那一波箭雨對自己手下造成了巨大損失,但都是在可承受範圍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