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火流星(1 / 2)

司仁調轉車頭,原路返回。

途中從子墨的口中得知許多有關破曉教會的事情。

破曉教會的成員大多來自各個門派,並且沒有固定的聚集地。

教會中的長老和管理人,以平民的生活方式隱藏在都市中。

他們有老師,有看門的保安和守墓的打更人,平時與普通人彆無二致。

沒有地下神秘場所,也不住在深山老林。

每次聚會就像公司團建一樣,找個酒店開個包房。

破曉的規模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每個省份都有一個分會,每個分會人數最多二十人。

自從與惡靈組織決裂後,教會一直以這樣的方式存在著。

因為破曉目前屬於蟄伏狀態,隻是在暗中發展教會成員,所以並不會引起過多關注。

司仁聽到子墨的描述,對破曉越發的感興趣。

這種模式很有趣,談不上高明,與間諜有些相似。

教會目前隻有兩個任務,一個是尋找主上的下落。一個是發展新教徒。

這樣的組織,根本不會有人去關注。

他們不圖錢,不貪權,遇到不平事,還會出手相助。

司仁是真的很想見一下破曉現在的管理者,他想看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才能想出這樣的主意。

“你加入破曉多久了?”

子墨想了想,表情有些糾結。

“嗯...嚴格意義上來說,從我記事開始就應該算加入破曉了。

那時候我應該6歲左右。

我是被教會虎長老領養的孩子,然後在我12歲那年把我送進了龍虎山,拜入張天師門下。”

司仁聞言,瞳孔微縮。

他覺得似乎把這事想簡單了,根本不是破曉這些年什麼都不做,而是子墨了解的東西太少了。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他準備套子墨的話,希望能從中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我也是孤兒,看來咱倆同病相憐啊。

但你要比我幸運,當我還在繈褓中的時候就被送到了孤兒院。

我的童年幾乎都是在孤兒院中度過的。

上了高中後,孤兒院的情況就有些不太樂觀了。

平時的生活開支,幾乎都是靠著院長和幾名義工的退休工資維持著。

好心人的捐助杯水車薪,根本不能滿足40多張嘴。

所以,我們幾個年齡相仿的孩子就開始趁著假期給飯店做短工,想為家裡減輕一些負擔。”

司仁的話讓子墨找到了歸屬感,畢竟同為孤兒,兩人的間隙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了。

“是啊,要是沒有虎長老,我現在應該也在城市的某個角落,翻找垃圾桶裡腐爛發黴的食物,亦或者背個袋子,尋找可以賣錢的紙殼塑料也說不定。”

看著滿臉感激的子墨,司仁開口問道。

“教會的成員都和你一樣嗎?全都是孤兒?”

子墨沒有發覺有什麼問題,反而一臉自豪。

“嗯,大部分都是無父無母的孤兒。

就連我們現在發展的新成員,都是以孤兒為主。”

司仁眼中精光一閃而逝,看來與他想的一樣。

教會中的這些長老尋找孤兒的目的,與古代培養死士的方法如出一轍。

先是把這些孤兒放在身邊,長期對他們灌輸自己的思想。

等到這些孩子徹底認同教會,再把他們放出去,隱入各個門派。

《晉書·景帝記》記載了司馬師畜養死士的情況。“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之所出也。”

司馬師偷偷養了三千死士,他們平常的身份誰都不知道,和尋常百姓沒有區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